人类早已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
C.昼夜温差过大D.温度变化无常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多佛白崖(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位于英国英吉利海峡比奇角,是一片长达5公里的白色悬崖,由细粒石灰石组成,悬崖的最高点达110米。某年3月因极端严寒天气突然发生大面积坍塌,重约数千吨、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巨块岩体掉进海中(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多佛白崖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
A.生物沉积,流水侵蚀B.生物沉积,海浪侵蚀
C.泥沙沉积,冰川侵蚀D.泥沙沉积,风力侵蚀
【小题2】多佛白崖突然坍塌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地震B.大风天气,风浪破坏
C.雨水进入裂隙,结冰冻胀D.气候干燥,崖壁干缩开裂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 4 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下面小题。

【小题1】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
【小题2】图中的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搬运作用D.风积作用
【小题3】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种草植树最合适
A.①B.②C.③D.④
【小题4】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地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造成这种“峰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小题2】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C.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D.根据材料,无法判断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某岛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岛位于
A.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D.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小题2】与该岛所处的板块位置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
A.终年冷高压控制B.冰雪广布C.渔业资源丰富D.温泉众多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欣赏“猴子观海”景观需要
A.把握观赏时机B.站在特定位置很欣赏C.抓住景观特色D.以情观景
【小题2】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是
A.沉积作用B.搬运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D.岩浆活动
【小题3】黄山一年中云雾天气达200多天,特别是冬春季节,常出现大面积的云海。下列对黄山冬春季节多云雾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黄山山高谷深,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   ②黄山温泉蒸发量大   ③冬春季节黄山冷空气活动频繁   ④黄山地区空气中的凝结核多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古诗并回答: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所描述的岩石是 ,按成因属于 岩。
(2)这种岩石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地貌。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它往往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分布在古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储量初步估计是天然气储量的4倍。读“各钻井某页岩层顶部高程分布图”,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
A.向斜山B.向斜谷C.背斜山D.断块山
【小题2】下列有关页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地区不可能储有页岩气
B.页岩中不可能含有化石
C.属于矿物能源中的新能源
D.清洁可再生能源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东北部台北县万里乡。在2000多万年前,台湾仍在海里,由福建一带冲刷下来的泥沙,一层层地堆积出砂岩层,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把岩层推挤出海面,造成台湾岛,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运动挤压时,在野柳的两侧推出两道断层,断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海岬(深入海中的尖形陆地)。接下来,在海浪、雨水及风的侵蚀和地壳不断的抬升下,形成野柳的奇岩怪石。
蕈状石的演育过程要历经千百年,一颗颗活像是大香菇的蕈状石,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风景。整个野柳公园内有180余个,完整地记录了蕈状石的演育过程。
图Ⅰ为野柳地质公园位置图,图Ⅱ为野柳公园中著名景观“女王头”,图Ⅲ为“蕈状岩”形成过程示意图——初期:海平面以下倾斜的岩层受到挤压产生解理(裂隙) 中期:岩层露出海平面,受到海水的侵蚀解理越来越大。后期:地壳继续上升,下层岩石接收海水侵蚀,由于岩石较软,侵蚀较快逐渐形成脖子较细的“女王头”。

【小题1】“女王头”是典型的蕈状岩,关于“女王头”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其顶部“蜂窝”状岩石为玄武岩B.其形成过程开始于海相沉积环境
C.其形成初期主要经历了水平挤压及海水侵蚀D.其形成的后期主要地质作用为风力侵蚀
【小题2】结合图Ⅲ,分析喀斯特地貌中与蕈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相似的是
A.石林B.石笋C.溶洞D.石柱
【小题3】对于材料中“造山运动挤压时,在野柳的两侧推出两道断层,断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海岬(深入海中的尖形陆地)。”理解正确的是:
A.海岬的形成受到地壳抬升影响B.造山运动开始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C.断层走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D.断层走向与板块“挤压作用方向”平行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亚热带某地区地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地质构造为 ,判断根据是
(2)甲、乙、丙三个村中, 村可成为旅游区,理由是  
(3)图中地形为 ,形成原因是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