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山地的形成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下地质剖面示意图,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要修建地铁①处较合适 | B.①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处是良好的储气构造 |
C.③处地质构造为背斜 | D.④处可建设大型水库等工程项目 |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地貌景观是在( )
【小题2】该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小题3】该洞穴所反映的各种地貌景观是( )

【小题1】图中所示的地貌景观是在( )
A.石灰岩分布区 | B.花岗岩分布区 |
C.玄武岩分布区 | D.砂岩分布区 |
A.塔里木盆地 | B.云贵高原 |
C.安徽黄山 | D.东北平原 |
A.风化和堆积作用的结果 | B.溶蚀和淀积作用的结果 |
C.搬运和堆积作用的结果 | D.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的结果 |
P岛是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 2010年春季,该岛的火山多次喷发,目前已进入火山喷发活跃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图中甲、乙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小题2】P岛多火山是由于其处于( )

【小题1】造成图中甲、乙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 B.洋流、地形 |
C.太阳辐射、洋流 | D.盛行风、地形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地带 |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地带 |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 |
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 )


A.甲到乙主要是外力作用 | B.乙到丙主要是外力,丙向丁主要是内力为主 |
C.甲阶段没有外力作用 | D.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丙处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
(2)图中乙处的构造地貌为_________,乙处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________处开采合适。
(4)在乙、丙、丁三处中,其中________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5)下列数字编码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中,人类改造最多的是__________环节。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丙处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
(2)图中乙处的构造地貌为_________,乙处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________处开采合适。
(4)在乙、丙、丁三处中,其中________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5)下列数字编码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中,人类改造最多的是__________环节。
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塑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分布在石灰岩地区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著名旅游景点桂林山水,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


A.石灰岩、雅丹地貌、风力作用 |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
第四纪地质时期约从260万年前开始至今,在这段时间板块运动很小,但气候不断变化,冰河期与间冰期交替,且会影响海面高度。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间冰期是两次冰期间气候变暖的时期,读我国江南某三角洲第四纪堆积剖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堆积物地质年代由老到新排列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显示,冰期最长的是( )

【小题1】图中堆积物地质年代由老到新排列正确的是( )
A.Q1>Q4>Q3>Q2 | B.Q1>Q2>Q3>Q4 | C.Q4>Q1>Q2>Q3 | D.Q4>Q3>Q2>Q1 |
A.Q2前冰期 | B.Q2期冰期 | C.Q3前冰期 | D.Q3期冰期 |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阴影地区是优质翡翠产地,含翡翠矿石的沉积物分布于山丘的宽河道内,根据信息判断该地翡翠矿石开采时间集中于( )
【小题2】图中甲港口是通向我国的油气管道的起点,该管道建设的最大障碍因素是 ( )

【小题1】图中阴影地区是优质翡翠产地,含翡翠矿石的沉积物分布于山丘的宽河道内,根据信息判断该地翡翠矿石开采时间集中于( )
A.1~5月 | B.6~10月 |
C.8月~次年3月 | D.11月~次年5月 |
A.地形地质 | B.水文气象 |
C.居民搬迁 | D.高寒冻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