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题1】2011年2月甲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其中受灾较严重的城市可能有(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虚线框内东南部地势较平,西北部地势较陡 |
B.该岛因火山喷发而形成 |
C.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
D.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
材料一 栓皮栎的皮,俗称软木。栓皮栎是生长在亚热带、温带地区的一种喜光、耐旱防风,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树皮(软木)可厚达8~9厘米,是制作萄酒瓶塞、软木地板和墙板等软木制品的优良用材:树皮剥后可再生,采剥周期(同一棵树2次采剥的间隔时间)为9~12年。栓皮栎林对适生地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图为栓皮栎景观图。

材料二 葡萄牙是栓皮树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葡萄牙也是世界上软木生产及产品深加工最早的国家之一,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美国、法国是最大的软木材料进口国。下为葡萄牙地理位置示意图。

(1)描述葡萄牙的气候特征,并从气候角度说明该地栓皮栎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的原因。
(2)分析能葡萄牙发展软木产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从环境效益角度,说明葡萄牙发展栓皮栎产业的好处。

【小题1】图中D 植被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热带草原带 | D.温带荒漠带 |
A.受纬度影响,自南向北气温升高 |
B.受地势影响,自南向北气温升高 |
C.受海陆位置影响,自西向东降水减少 |
D.受海陆轮廓影响,自西向东降水减少 |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小题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
图Ⅰ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Ⅱ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Ⅲ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Ⅱ和图Ⅲ横坐标表示月份的履序相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A.1月 | B.12月 | C.7月 | D.6月 |
A.①曲线 | B.②曲线 | C.③曲线 | D.④曲线 |

(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
(2)说出上述两地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
(3)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小题1】N地风向为 (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A.M地 | B.N地 | C.P地 | D.Q地 |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
材料一 卡卡杜国家公园是澳大利亚大陆上规模最大的国家公园,拥有各类生态系统。公园中广泛分布着在陡峭悬崖上单独突出的岩体,最为著名的是诺尔朗基岩,当地古人类曾居住在基岩下方。在诺尔朗基岩瞭望台,壮阔的平原和陡峭的悬崖尽收眼底。黄水河是卡卡杜公园附近的一条内陆河,河边分布着众多本土动植物群落,这里也是观看日出日落的完美地点。

材料二 在卡卡杜国家公园东南32公里有处自然奇观——磁性白蚁丘。白蚁丘在外部高达50℃的昼夜温差下,内部保证30℃左右的恒温环境。白蚁丘内部有大量通道通往阴凉潮湿的地下泥浆层。白蚁丘外部呈扁平状,南、北面窄,东、西面宽。下图为白蚁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分析古代人类选择居住在基岩下方的原因。
(2)游客多选择在旱季的清晨乘船沿黄水河观光,试分析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磁性白蚁如何维持丘内恒温环境的?
材料一:玫瑰湖位于达喀尔市(热带草原气候)偏北方向30多千米处,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每年某个季节,水中的微生物和外来骤增的矿物质在充足阳光作用下发生反应,呈现出如同绸缎一般的粉色,玫瑰湖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材料二: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中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受迪拜酋长办公室的邀请和委托,在当地开展耐旱海水稻实验种植,2018年5月实验种植获得成功。
材料三:近年来死海面积急剧萎缩,面临“死海将死”的局面,人们计划修建“红海—死海运河”,引红海水入死海。下面左图为西亚北非部分区域示意图,中图为计划修建的“红海—死海运河”示意图。
材料四:埃塞俄比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下面右图为埃塞俄比亚人口密度分布图。

(1)玫瑰湖呈粉色时所处的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2)指出迪拜开展耐旱海水稻实验种植的优势条件。
(3)说明“红海—死海运河”修建后对死海及其周边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
(4)指出埃塞俄比亚人口的分布特点,并推测其主要气候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