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③④四种气候类型对应的城市依次可能是
【小题2】为③气候区输送水汽的主要动力是

【小题1】①②③④四种气候类型对应的城市依次可能是
A.意大利罗马,中国兰州,巴西伊基托斯,日本东京 |
B.意大利罗马,英国伦敦,巴西伊基托斯,中国上海 |
C.南非开普敦,中国兰州,巴西伊基托斯,中国上海 |
D.南非开普敦,英国伦敦,巴西伊基托斯,日本东京 |
A.信风 | B.季风 |
C.盛行西风 | D.极地东风 |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山脉西侧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比东側_________,水能资源比东侧______。
(2)B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该资源按自然属性分属于______。
(3)C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按投入分属于________农业。
(4)20世纪80年末鲁尔区炼铁厂往______(东或西)移,简述其意义。

(1)A山脉西侧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比东側_________,水能资源比东侧______。
(2)B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该资源按自然属性分属于______。
(3)C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按投入分属于________农业。
(4)20世纪80年末鲁尔区炼铁厂往______(东或西)移,简述其意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指出①②河流上水库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简述该国“西水东调”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
(4)简述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意义。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主要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由于印巴分治,印度河支流③④在巴基斯坦境内河段的水量被上游的印度调走而减少,严重影响着流域正常的生产生活。于是,巴基斯坦实施了“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
(2)指出①②河流上水库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简述该国“西水东调”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
(4)简述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意义。
读澳大利亚部分区域及①②③三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①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理由。
(2)描述②地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3)说明③地1月降水多的原因。

(1)判断①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理由。
(2)描述②地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3)说明③地1月降水多的原因。
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每日日照时数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图中局部地区盛行风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每日日照时数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最少一一全年受西风带影响,以阴雨天气为主 |
B.乙地较多一一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山脉背风坡的影响 |
C.丙地最多一一深居大陆的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
D.丁地较多一一地处山脉背风坡,降水少,天气晴朗 |
A.东部沿海一冬半年一偏北风 | B.西南沿海一冬半年一西南风 |
C.东北沿海一夏半年一东北风 | D.北部沿海一夏半年一西北风 |
读两个半岛示意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
B.甲岛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
C.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
D.乙北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
【小题2】P地的气候类型是( )

【小题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
A.T | B.Q |
C.R | D.S |
A.热带沙漠气候 | B.热带草原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温带草原气候 |
读下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P地的气候特点( )
【小题2】一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 )
【小题3】近几十年,乙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

【小题1】P地的气候特点( )
A.全年温和湿润 | B.年均温在0℃以下 |
C.全年高温多雨 | D.各月降水差异较大 |
A.一路逆水 | B.航向为东北 |
C.一路逆风 | D.航向为东南 |
A.填海造陆 | B.地震频繁发生 |
C.冰架崩裂及消融 |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
读某区域相关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能反映图1中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
【小题2】乙地的气候类型是( )
【小题3】导致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能反映图1中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 B.热带雨林气候 |
C.热带季风气候 | D.热带沙漠气候 |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下垫面 | D.人类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