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四个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若只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则四地由北到南的排列顺序为( )
【小题2】对四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若只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则四地由北到南的排列顺序为( )
A.甲、乙、丁、丙 | B.乙、丙、甲、丁 |
C.丙、甲、乙、丁 | D.丁、甲、丙、乙 |
A.甲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 B.乙地河流汛期集中在冬季 |
C.丙地的典型植被为硬叶林 | D.丁地气候类型仅分布在北半球 |
下图是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资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这四幅气候资料图对应的气候类型名称分别是( )
【小题2】图中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
【小题3】对③地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这四幅气候资料图对应的气候类型名称分别是( )
A.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
B.①温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
C.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
D.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气温年较差大 | B.最冷月气温小于0℃ |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 D.夏季降水丰富 |
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简要说明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的主要原因。
(3)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一南美洲秘鲁国及周边地图

材料二秘鲁首都利马全年干旱少雨,以“无雨之城”闻名世界。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位于山间高原,湖区周围高山环绕,湖面海拔达3821米,面积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
(1)分析利马成为“无雨之城”的主要原因。(2)简要说明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的主要原因。
(3)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该地气温和降水的月份分配组合上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小题2】该地可能是
【小题3】据资料推测,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最可能是
【小题4】该地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24. 7 | 24.4 | 21. 2 | 16. 5 | 11. 7 | 8. 2 | 6.9 | 7.9 | 10.6 | 13. 7 | 17.9 | 21. 5 |
降水(mm) | 18 | 25 | 65 | 79 | 80 | 107 | 132 | 122 | 77 | 72 | 61 | 44 |
【小题1】从该地气温和降水的月份分配组合上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热带草原气候 |
A.罗马 | B.上海 | C.伦敦 | D.开普敦 |
A.含沙量大 | 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 C.径流量丰富 | D.结冰期较长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B.温带落叶阔叶林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热带稀疏草原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以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风带的风向是_____,全年受甲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是_____。
(2)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性。A地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特征是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带。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带。
(4)E地的气候类型_____,⑧地的自然带是_____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⑧⑥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①②③④⑤的变化体现了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为基础的。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风带的风向是_____,全年受甲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是_____。
(2)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性。A地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特征是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带。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带。
(4)E地的气候类型_____,⑧地的自然带是_____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⑧⑥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①②③④⑤的变化体现了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为基础的。
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气候具有的典型特征是
【小题2】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小题3】该气候类型在乙地分布区域南端的纬度较丙地高,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1】该气候具有的典型特征是
A.夏高温少雨,冬温和湿润 | B.全年温和湿润 |
C.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D.雨热同期 |
A.纬度位置 | B.洋流 |
C.海陆轮廓 | D.地形 |
A.山脉阻挡 | B.海陆分布 |
C.海拔高低 | D.大气环流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会理县被称为“小春城”的原因。
(2)简述会理县发展石榴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3)针对会理县石榴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四川省会理县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相间,山地、丘陵、平坝之比大约为4:5:1,最大相对高差为3081 m,平均海拔约为2000 m。该县属于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在16. 5 0C——19. 0℃之间,素有“小春城”之称。
石榴喜温暖、向阳、通风的环境,耐旱、耐寒、耐痹薄,不耐涝和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沙土栽培为宜。会理县是“中国石榴之乡”,5 -- 6月为花期,8一10月为采摘期。全县石榴大多数种植在1000^1800 m的河谷及缓坡,面积达32万亩,年产量40万吨以上,果品除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市)外,还远稍东南亚、中东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目前会理石榴主要面临单产量不高、品种结构单一、果园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管理水平低、产业化和组织化不健全、产业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1)分析会理县被称为“小春城”的原因。
(2)简述会理县发展石榴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3)针对会理县石榴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A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B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__和________自然带的名称相同,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 _____和 _____自然带的名称不同,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写字母代号)。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自然带E→G→F→C体现了自然带 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
(4)简析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在大陆西部偏北(60°N),大陆东部偏南(55°N)的原因。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A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B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__和________自然带的名称相同,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 _____和 _____自然带的名称不同,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写字母代号)。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自然带E→G→F→C体现了自然带 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
(4)简析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在大陆西部偏北(60°N),大陆东部偏南(55°N)的原因。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
【小题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 | 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 |
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 | 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 |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 | 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 |
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 | 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月份最可能为( )
【小题2】此季节( )

【小题1】图示月份最可能为( )
A.1月 | B.6月 | C.7月 | D.10月 |
A.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 B.贵州安顺平坝农场樱花盛开 |
C.热带草原气候区进人旱季 | D.东亚冬季风势力强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