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非洲气候类型空白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候类型A是___ _气候;气候类型B是 气候;气候类型D是____气候。
(2)非洲“赤道雪峰”是指 山,为什么会出现山顶终年积雪呢?

(1)气候类型A是___ _气候;气候类型B是 气候;气候类型D是____气候。
(2)非洲“赤道雪峰”是指 山,为什么会出现山顶终年积雪呢?
(20分)读巴基斯坦地形图和气候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比较卡拉奇与伊斯兰堡气候特点,并分析原因。(12分)
(2)巴基斯坦有东方的“水果篮”之美称。水果种类多,从热带的香蕉、芒果到温带的桃子、柿子等均有生产。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种类多、品质好的自然原因。(8分)

(1)比较卡拉奇与伊斯兰堡气候特点,并分析原因。(12分)
(2)巴基斯坦有东方的“水果篮”之美称。水果种类多,从热带的香蕉、芒果到温带的桃子、柿子等均有生产。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种类多、品质好的自然原因。(8分)
西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及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及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几内亚岛是仅次于格陵兰的世界第二大岛,分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连绵不断的中央山脉斜贯全岛,分布有许多死火山。铜是岛上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此外还有富金矿、铬、镍、海底天然气和石油等矿产资源。农业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地和沿海低地,生产咖啡、椰子、可可、香蕉、茶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材料二:新几内亚岛地形图。

材料三:新几内亚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但由于风向季节性变换、海拔高度与坡向的影响,各地区间的气候差异很大。下表是该岛重要港口城市莱城的气候资料。

(1)描述该岛的主要地形分布和地势特征,说明铜矿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原因。(14分)
(2)分析莱城降水特征及成因。(10分)
(3)从地形和土壤角度,分析该岛的农业生产分布在山间河谷地区的区位优势。(6分)
材料一:新几内亚岛是仅次于格陵兰的世界第二大岛,分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连绵不断的中央山脉斜贯全岛,分布有许多死火山。铜是岛上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此外还有富金矿、铬、镍、海底天然气和石油等矿产资源。农业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地和沿海低地,生产咖啡、椰子、可可、香蕉、茶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材料二:新几内亚岛地形图。

材料三:新几内亚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但由于风向季节性变换、海拔高度与坡向的影响,各地区间的气候差异很大。下表是该岛重要港口城市莱城的气候资料。

(1)描述该岛的主要地形分布和地势特征,说明铜矿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原因。(14分)
(2)分析莱城降水特征及成因。(10分)
(3)从地形和土壤角度,分析该岛的农业生产分布在山间河谷地区的区位优势。(6分)
读亚热带某地各月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则河流含沙量最小的季节是
【小题2】若该地位于南半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1】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则河流含沙量最小的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该地东部近海等温线向北弯曲 |
B.该地东部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 |
C.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 |
D.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气候 |
(2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能是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德国早在四年前就启动了开发非洲北部沙漠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DESERTEC),计划逐步在北非沙漠地区建立多座太阳能发电站,满足欧洲约15%的用电需求,其余供应电站所在国。经考察甲国将成为这一项目的最佳投资地。下图是甲国等高线地形简图,下表是K港口气候资料表。


(1)描述K港口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10分)
(2)图中东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质灾害较少发生,试分析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分析甲国为何能成为德国太阳能开发项目的最佳投资地。(6分)
太阳能是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德国早在四年前就启动了开发非洲北部沙漠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DESERTEC),计划逐步在北非沙漠地区建立多座太阳能发电站,满足欧洲约15%的用电需求,其余供应电站所在国。经考察甲国将成为这一项目的最佳投资地。下图是甲国等高线地形简图,下表是K港口气候资料表。



(1)描述K港口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10分)
(2)图中东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质灾害较少发生,试分析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分析甲国为何能成为德国太阳能开发项目的最佳投资地。(6分)
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以下四地蒸发量最小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小题2】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季风 C. 地形 D. 洋流

【小题1】以下四地蒸发量最小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小题2】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季风 C. 地形 D. 洋流
下表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符合该地位置和气候类型的是()
【小题2】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太阳辐射强度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可能是5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小题1】符合该地位置和气候类型的是()
A.珠江三角洲、热带季风气候 |
B.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 |
C.松嫩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
D.黄淮海平原、温带季风气候 |
A.白昼时间较长 |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C.阴雨天气较少 | D.地面温度上升较快 |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m)及冬半年天气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1961年至1990年成都与上海有关气象资料
材料三“天府”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谨”。2008年2月,由《中国国家地理》举办的“新天府”的评选中,成都平原排名榜首,从而把“天府”的称号持守了2300多年。
(1)说出图中所示地区地形的主要特征。
(2)冬半年,A城市常为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的天气,而B城市则常常是低温阴雨天气。结合材料一简析原因。
(3)依据四川盆地(如成都市)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如上海)小的特点,有专家认为,四川盆地表现出了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简析成都气温年较差比上海小的原因。
(4)结合材料三,简述成都平原能把“天府”的称号持守了2300多年的原因。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m)及冬半年天气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1961年至1990年成都与上海有关气象资料
地点 | 气候资料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成 都 | 平均气温(ºC) | 5.5 | 7.2 | 11.6 | 16.5 | 21.0 | 23.5 | 25.2 | 24.9 | 21.0 | 16.9 | 11.8 | 7.1 |
日均日照(h) | 2.2 | 2.1 | 3.1 | 3.8 | 4.2 | 4.3 | 4.8 | 5.3 | 2.7 | 2.1 | 2.0 | 1.9 | |
上 海 | 平均气温(ºC) | 3.7 | 4.6 | 8.5 | 14.2 | 19.2 | 23.4 | 27.8 | 27.7 | 23.6 | 18.3 | 12.4 | 6.1 |
日均日照(h) | 4.4 | 4.2 | 4.5 | 5.1 | 5.6 | 5.4 | 7.5 | 7.8 | 5.4 | 5.2 | 5.0 | 4.8 |
材料三“天府”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谨”。2008年2月,由《中国国家地理》举办的“新天府”的评选中,成都平原排名榜首,从而把“天府”的称号持守了2300多年。
(1)说出图中所示地区地形的主要特征。
(2)冬半年,A城市常为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的天气,而B城市则常常是低温阴雨天气。结合材料一简析原因。
(3)依据四川盆地(如成都市)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如上海)小的特点,有专家认为,四川盆地表现出了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简析成都气温年较差比上海小的原因。
(4)结合材料三,简述成都平原能把“天府”的称号持守了2300多年的原因。
读世界四个岛屿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小题1】下图的降水特点与图中四个岛屿吻合的是( )

【小题2】上题“某岛屿降水特点”图示所代表的岛屿的主要气候类型为( )

【小题1】下图的降水特点与图中四个岛屿吻合的是( )

A.甲岛 | B.乙岛 | C.丙岛 | D.乙岛 |
A.热带雨林气候 | B.热带草原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