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下图为“非洲气候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4)题。

(1)图中C代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影响C气候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A、B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类型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4分)
(2)图中D气候的特征是夏季____,冬季____;其原因是夏季受_______带控制,冬季受______带影响。(4分)
(3)图中流经F、G海域的洋流,其性质分别为F_____,G______;流经E海域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3分)
(4)图中① 、②两处位于板块边界,其中位于生长边界的是______,消亡边界的是_________。(2分)

(1)图中C代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影响C气候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A、B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类型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4分)
(2)图中D气候的特征是夏季____,冬季____;其原因是夏季受_______带控制,冬季受______带影响。(4分)
(3)图中流经F、G海域的洋流,其性质分别为F_____,G______;流经E海域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3分)
(4)图中① 、②两处位于板块边界,其中位于生长边界的是______,消亡边界的是_________。(2分)
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季节和风向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中国盛行西北风 |
B.夏季——中国盛行东南风 |
C.冬季——印度盛行西南风 |
D.夏季——印度盛行东北风 |
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甲地与乙、丙两地降水量显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甲、乙、丙三地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小题1】导致甲地与乙、丙两地降水量显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大气环流 |
C.经度 | D.洋流 |
A.甲、乙、丙 | B.乙、甲、丙 |
C.丙、乙、甲 | D.丙、甲、乙 |
读大陆东西两岸大气环流示意图,结合大气环流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b箭头所指的风带名称是()
【小题2】形成M地区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中b箭头所指的风带名称是()
A.夏季风 | B.东北信风 |
C.盛行西风 | D.极地东风 |
A.终年受西风带影响 |
B.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的影响 |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
读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9分)

(1)①自然带名称为 ,受常年控制该地区的气压带影响,盛行 气流。自然带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了 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分)
(2)A半岛属于 板块,图中B海为红海,其面积将会扩大,请简述原因。(2分)
(3)图示季节,A半岛盛行 风,简述其形成原因。(3分)

(1)①自然带名称为 ,受常年控制该地区的气压带影响,盛行 气流。自然带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了 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分)
(2)A半岛属于 板块,图中B海为红海,其面积将会扩大,请简述原因。(2分)
(3)图示季节,A半岛盛行 风,简述其形成原因。(3分)
上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下图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2分)
(2)上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_季。(2分)
(3)上图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④地区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6分)
(4)此季节孟买盛行风向是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气候类型⑥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2分)
A.⑤——甲 | B.④——乙 | C.⑥——丁 | D.⑦——丙 |
(3)上图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④地区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6分)
(4)此季节孟买盛行风向是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气候类型⑥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14年11月6-11日,APEC会议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
中国(上海、北京)和美国(西雅图、檀香山)是APEC成员国两个经济大国,也是举办过2次APEC会议的国家。
读 “美国中西部降水分布”图,比较北京与西雅图降水特点及原因。
中国(上海、北京)和美国(西雅图、檀香山)是APEC成员国两个经济大国,也是举办过2次APEC会议的国家。
读 “美国中西部降水分布”图,比较北京与西雅图降水特点及原因。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世界某国略图和甲城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R2河是发源于甲国的一条内陆河,它每年泛滥,使两岸的土壤肥沃,而在泛滥地区以外则是沙漠。近年来,随着R2河上游种植业的加大开发,沙漠化现象加重。
(1)分析甲城的降水特征。(2分)
(2)说出R1河流的汛期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R2河沙漠化现象加重的原因。(4分)
材料一:世界某国略图和甲城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R2河是发源于甲国的一条内陆河,它每年泛滥,使两岸的土壤肥沃,而在泛滥地区以外则是沙漠。近年来,随着R2河上游种植业的加大开发,沙漠化现象加重。
(1)分析甲城的降水特征。(2分)
(2)说出R1河流的汛期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R2河沙漠化现象加重的原因。(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3年12月24日,由于天气状况骤然恶化,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在南极洲沿岸被厚冰困住。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前往施救。2014年1月2日,因气象、水文条件的变化在俄罗斯科考船上的人员成功转移后准备撤离时,中国“雪龙”号科考船也被海冰困于东经144°25′、南纬66°39′的位置。受困时,“雪龙”号船头朝向西北方向(北偏西20°)。在多方努力下,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和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分别于1月7日和8日成功脱离困境,冲出重冰区,驶入清水区。图甲和图乙分别为“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受困和我国“雪龙”号科考船被困照片。


材料二俄罗斯远东水文气象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局提供的“雪龙”号科考船所在海域的风向变化。
【小题1】脱困前,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距离图2照片中四海区最近的是:
【小题2】1月4日,“雪龙”号科考船被困海域还在刮强劲的东南风,据观察,其东南方向约5千米处有一冰山.关于该冰山漂移的动力、方向及对“雪龙”号科考船的影响等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海域冰情变化对船只突围脱险至关重要,国内海洋专家主要通过下列哪种方式来准确把握“雪龙”号科考船所在海域的冰情变化:
材料一 2013年12月24日,由于天气状况骤然恶化,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在南极洲沿岸被厚冰困住。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前往施救。2014年1月2日,因气象、水文条件的变化在俄罗斯科考船上的人员成功转移后准备撤离时,中国“雪龙”号科考船也被海冰困于东经144°25′、南纬66°39′的位置。受困时,“雪龙”号船头朝向西北方向(北偏西20°)。在多方努力下,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和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分别于1月7日和8日成功脱离困境,冲出重冰区,驶入清水区。图甲和图乙分别为“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受困和我国“雪龙”号科考船被困照片。


材料二俄罗斯远东水文气象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局提供的“雪龙”号科考船所在海域的风向变化。
日期 | 1月6日 | 1月7日 | 1月8日 | 1月9日 |
风向 | 东南风 | 西北风 | 西北风 | 东南风 |
【小题1】脱困前,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距离图2照片中四海区最近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动力主要来自盛行西风,向东南漂移,对“雪龙”号科考船不构成威胁 |
B.动力主要来自极地环流,向西漂移,对“雪龙”号科考船可能构成威胁 |
C.动力主要来自东南风,向西北漂移,对“雪龙”号科考船不构成威胁 |
D.动力主要来自西风漂流,向东漂移,对“雪龙”号科考船可能构成威胁 |
A.对卫星遥感信息成果分析判断 | B.对人工观测所获数据进行分析 |
C.对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 | D.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