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丁曲线愈接近地面气温愈高的原因是( )
A.愈接近地面风速愈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
B.愈接近地面空气尘埃愈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
C.愈接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大气愈能吸收太阳辐射 |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被近地面大气吸收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位温指气体从原有的压强与温度出发,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时的温度。空气块受热时位温上升,空气块放热时位温降低。在对流层内,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下图表示1979—2013年7-8月三个纬度范围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的经度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同一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东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地形 | C.海陆分布 | D.洋流 |
A.青藏高原 | B.恒河平原 | C.巴西高原 | D.墨西哥湾 |
A.纬度高 | B.海拔高 | C.距海近 | D.冰雪多 |
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A.极地地区 | B.副极地地区 | C.副热带地区 | D.赤道地区 |
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它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10km,造成空气普遍浑浊。近年来霾天气在我国越来越频繁出现。
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关于霾在我国发生频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南方多于北方②东部多于西部③城市多于农村④冬季多于秋季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 | B.![]() |
C.![]() | D.![]() |
A.形成以核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 B.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C.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 |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
2014年10月25日,57岁的谷歌高级副总裁阿兰·尤斯塔斯乘高空热气球至大气层41425米高处跳向地面,创下了高空跳伞的新世界纪录。
回答问题。
【小题1】此次高空跳伞,是从哪一层开始往地面跳( )
A.对流层 | B.平流层 |
C.中间层 | D.热层 |
①气温逐渐升高
②气压逐渐升高
③面临低温的危险
④经历所有大气分层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地理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地质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甲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有关 |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有关 |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有关 |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有关 |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 | B.乙、丙类岩石含有化石 |
C.①表示板块的碰撞挤压 | D.②③④均属于内力 |
下左图为某市2017年12月9日- 18日气温变化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A.9 - 11日 | B.13 - 14日 | C.15 - 16日 | D.17 - 18日 |
A.白天①强,夜晚④弱 | B.白天②弱,夜晚③弱 |
C.白天②强,夜晚③弱 | D.白天②强,夜晚④弱 |
黎明和黄昏,若天气晴朗,太阳即将升起或刚刚落到地平线下0—6°的这段时间,天空依然明亮,蓝色的天空穹顶与西方地平线之间会浮现出金色至红色的光泽,气象学上称为“曙暮光”是风光摄影师最为钟情的黄金时段。读“黎明与黄昏时段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曙暮光”意味着瑰丽绚烂而又转瞬即逝的美图题材,需要抓住黎明或黄昏短短的
A.12分钟 | B.15分钟 | C.24分钟 | D.30分钟 |
A.反射作用 | B.散射作用 | C.吸收作用 | D.折射作用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若甲代表变质岩,乙代表沉积岩,丙代表岩浆岩,箭头表示的地质作用为
【小题2】若甲代表地面,乙代表大气,丙代表太阳,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对流层内垂直高度上的“高处不胜寒”,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小题1】若甲代表变质岩,乙代表沉积岩,丙代表岩浆岩,箭头表示的地质作用为
A.①可表示外力作用 |
B.②可表示岩浆活动 |
C.③表示重熔再生 |
D.②③的含义相同 |
A.到达高处的①小 | B.到达地面的②小 |
C.大气吸收的③小 | D.①②③辐射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