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学校地理小组测得的某年1月上旬的气象资料,以下说法正确是( )

A.5、6日两天,天气变化最为剧烈 |
B.上旬的后期,该地受暖气团控制 |
C.这段时间有暖锋过境 |
D.8、9日,该地为阴雨天气 |
下图是北半球与理想大陆(部分)叠加图,读图回答:(16分)

(1)若图中黑色箭头表示某洋流,其名称为: 。
(2)若序号①—⑨表示主要陆地自然带,则③是 (填自然带名称)。
(3)若序号①—⑨表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则⑥表示 (填气候名称),气候⑨的主要特征为 。
(4)在1月份,⑤地的风向为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6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60°附近气流垂直运动情况为 。
(5)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气压带和风带移动方向为 ;6月22日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区域是 。

(1)若图中黑色箭头表示某洋流,其名称为: 。
(2)若序号①—⑨表示主要陆地自然带,则③是 (填自然带名称)。
(3)若序号①—⑨表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则⑥表示 (填气候名称),气候⑨的主要特征为 。
(4)在1月份,⑤地的风向为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6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60°附近气流垂直运动情况为 。
(5)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气压带和风带移动方向为 ;6月22日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区域是 。
如果美国东海岸有一艘油轮不幸失事,使原油泄入海中,下列渔场中最先可能受污染的是( )
A.舟山渔场 | B.纽芬兰渔场 |
C.北海道渔场 | D.秘鲁渔场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1月份甲乙丙丁四地气温高低关系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地点与农业地域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3】甲点位于北半球某经线与晨线的交点,6月22日甲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范围

【小题1】1月份甲乙丙丁四地气温高低关系正确的是
A.乙>甲 | B.丙>丁 | C.丁>甲 | D.乙>丙 |
A.甲——地中海式农业 | B.乙——混合农业 |
C.丙——商品谷物农业 | D.丁——大牧场放牧业 |
A.0°~66.5° | B.23.5°~66.5° |
C.47°~90° | D.23.5°~90° |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老的高原赐予了图中这一地区丰厚的财富——钻石。世界四大钻石切割加工和交易中心分别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美国的纽约、印度的孟买。美国是世界钻石的主要消费国之一,每年的钻石需求约占全世界零售额的一半。
材料二:“世界局部示意图”和“A、B、C三地区年降水总量范围图”

(1)比较甲、乙两地所在地形区的地形异同点,并简要说出其不同原因。(10分)
(2)说出沿回归线年降水总量的分布特点(2分)。并分析A、C两地区荒漠和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8分)。
(3)该地区的国家钻石产量大,但在钻石“开采—加工—交易—零售”生产链中获利最少。原因是它们处在这一生产链中的 环节,要提高钻石生产利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美国钻石消费占世界的一半,主要原因是 ;材料一中四个钻石切割加工地成本最低的是 。安特卫普占全球钻石切割加工70%的份额,主要优势是 。(10分)
材料一:古老的高原赐予了图中这一地区丰厚的财富——钻石。世界四大钻石切割加工和交易中心分别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美国的纽约、印度的孟买。美国是世界钻石的主要消费国之一,每年的钻石需求约占全世界零售额的一半。
材料二:“世界局部示意图”和“A、B、C三地区年降水总量范围图”

(1)比较甲、乙两地所在地形区的地形异同点,并简要说出其不同原因。(10分)
(2)说出沿回归线年降水总量的分布特点(2分)。并分析A、C两地区荒漠和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8分)。
(3)该地区的国家钻石产量大,但在钻石“开采—加工—交易—零售”生产链中获利最少。原因是它们处在这一生产链中的 环节,要提高钻石生产利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美国钻石消费占世界的一半,主要原因是 ;材料一中四个钻石切割加工地成本最低的是 。安特卫普占全球钻石切割加工70%的份额,主要优势是 。(10分)
读亚洲季风环流图,回答问题。(6分)

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________。

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________。
下图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的、沿45°纬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该地区大陆西岸气候的环流条件是
【小题2】导致图①至④中地貌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小题1】影响该地区大陆西岸气候的环流条件是
A.东南信风 | B.东北信风 | C.盛行西风 | D.东南季风 |
A.外力作用 | B.地壳运动 | C.地形 | D.大气环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