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秋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据说能防霜冻,原因是烟雾( )
A.能减少大气逆辐射 | B.能增加大气逆辐射 |
C.能使地面辐射减弱 | D.能使地面辐射增强 |
A.![]() | B.![]() | C.![]() | D.![]() |

A.①风向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地转偏向力 |
B.①风向 ②地转偏向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摩擦力 |
C.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风向 ③地转偏向力 ④摩擦力 |
D.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摩擦力 ③地转偏向力 ④风向 |
下图表示某种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地处在地球表面,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是( )
【小题2】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甲、乙表示地球表面,则( )

【小题1】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地处在地球表面,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丙>丁>甲>乙 | D.乙>甲>丁>丙 |
A.乙处容易形成锋面 | B.a为极地东风带 |
C.甲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 D.甲处因地面冷却形成高压 |
2013年11月到2014年春季,全国多地区出现大雾天气,东北三省接连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华东多地能见度不足200米。部分高速公路和机场被迫关闭。据此完成。
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地理原理是( )
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地理原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
下列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中的水汽和CO2吸收紫外线 | B.平流层中的O3吸收红外线 |
C.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 | D.散射作用使地面温度升高 |
茶树适宜在亚热带暖温气候区生长,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茶农为减轻冻害,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左图)。当夜晚近地面大气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右图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小题2】下列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A.4米以下 | B.6米左右 | C.7-9米 | D.10米以上 |
A.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
B.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
C.风扇的转动可以减弱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程度 |
D.风扇转动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C,D四点的风向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

【小题1】图中A,B,C,D四点的风向正确的是( )
A.A | B.B | C.C | D.D |
A.A | B.B | C.C | D.D |
下图为某地海岸附近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如果该地气压场比较稳定,且等压线分布均匀,则
【小题2】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


【小题1】如果该地气压场比较稳定,且等压线分布均匀,则
A.风由b吹向c,陆地气流上升 |
B.风由b吹向c,陆地气流下沉 |
C.风由c吹向b,海洋气流上升 |
D.风由c吹向b,海洋气流下沉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小题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

【小题1】“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a辐射 | B.b辐射 | C.c辐射 | D.d辐射 |
A.a 辐射 | B.b辐射 | C.c辐射 | D.d辐射 |
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和日较差最大值分别是
【小题2】有关该图所在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图中能够说明该地气候干燥时陆地吸热增温迅速的时段是

【小题1】该地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和日较差最大值分别是
A.2月 11℃ | B.3月 9℃ |
C.4月 6℃ | D.12月 5℃ |
A.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最典型 |
B.从气温变化特点看,图示地区一定在南半球 |
C.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可能是因为7月降水多 |
D.6月该地区上午升温慢,下午降温快 |
A.1月 0~6时 | B.3月 7~l2时 |
C.7月 9~15时 | D.10月 12~18时 |
某地理学习小组在常温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在相同温度下,用红外光源分别对充满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两只烧瓶进行照射。一定时间后,发现乙瓶温度计读数比甲瓶高出4℃。与该实验原理相似的地理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 B.酸雨现象 | C.大气污染 | D.臭氧层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