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判断回答。请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若此图是城市风环流侧视图,①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
【小题3】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①为
【小题4】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小题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b>c>d>a | B.气压:a>c>b>d |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
A.净化、增温 | B.净化、增湿 | C.增温、增湿 | D.减温、减湿 |
A.白天的海风 | B.夜晚的海风 | C.白天的陆风 | D.夜晚的陆风 |
A.b地多为晴朗天气 | B.①表示西风带 |
C.a地多阴雨天气 | D.①表示东北信风带 |
读下图,①②③所在的纬线为33°N,若①所在的大陆为亚欧大陆,③所在的大陆为北美大陆,P1、P2、P3、P4、P5代表等压面,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各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列为
【小题2】此季节,①所在的大陆该纬度东、西沿岸的气候特征分别是

【小题1】图中各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列为
A.①②③④ | B.⑤④③② | C.②①④⑤ | D.②③⑤⑥ |
A.东岸炎热干燥,西岸温和多雨 | B.东岸高温多雨,西岸炎热干燥 |
C.东岸寒冷干燥,西岸温和多雨 | D.东岸寒冷多雨,西岸炎热干燥 |
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初春晴朗的夜晚,这是因为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 |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
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
下图表示某地近地面和高空的大气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丙的气压值分别是
【小题2】此时,降水可能性最大的是
【小题3】若图中等压面弯曲程度增大,则表明该区域内水平气压差异

【小题1】甲、丙的气压值分别是
A.1018、1008 | B.1026、1008 |
C.1018、1016 | D.1026、1016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减小 | B.增大 | C.不变 | D.不确定 |
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回答下列问题。

(1)霜冻灾害多发生在①________(阴天或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②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③__________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②________过程有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②________过程有关。
(4)地球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但是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③________的原料,也是调节④________的重要气体。
一般情况下,大气各成分及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人类排放⑤________过多,改变了大气成分含量,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异常现象,这一现象是⑥________。

(1)霜冻灾害多发生在①________(阴天或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②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③__________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②________过程有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②________过程有关。
(4)地球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但是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③________的原料,也是调节④________的重要气体。
一般情况下,大气各成分及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人类排放⑤________过多,改变了大气成分含量,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异常现象,这一现象是⑥________。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小题2】图中的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有



【小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 | B.热力环流 | C.海陆热力差异 | D.风的形成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处受热的是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上画出热力环流过程图。
(3)若两地分别代表城市与郊区,代表城市为 ,
理由 ;
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的风向____________________。(注:海风或陆风)

(1)图中①②③④⑤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处受热的是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上画出热力环流过程图。
(3)若两地分别代表城市与郊区,代表城市为 ,
理由 ;
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的风向____________________。(注:海风或陆风)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
A.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 |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
C.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 D.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
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空气_____ :冷却的是_____,空气_____。
(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
(3)用“ → ”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白天或夜间)。
(5)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__。

(1)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空气_____ :冷却的是_____,空气_____。
(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
(3)用“ → ”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白天或夜间)。
(5)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__。
下图是北半球近地面各种力对风的影响示意图,图中关于各箭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a从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b是摩擦力,摩擦力越大,风速也越大
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①a从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b是摩擦力,摩擦力越大,风速也越大
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