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某国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甲地自然带是
【小题2】推测乙地附近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符合实际的是
【小题3】该国沿海河流

【小题1】甲地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 B.热带草原带 |
C.山地针叶林带 | D.热带荒漠带 |
A.终年高温——纬度位置、洋流 |
B.终年少雨——大气环流、洋流 |
C.气温年较差小——海陆位置、地形 |
D.干湿季分明——大气环流、地形 |
A.流量大,流速快 | B.流程长,无结冰 |
C.季节性河流为主 | D.水力资源丰富 |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条等温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其中表示7月份等温线的是()
【小题2】当气温分布状况如图中④曲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其中表示7月份等温线的是()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北京坐北朝南的房屋正午阳光照射面积最小 |
B.恒河下游地区泛滥成灾 |
C.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可能有极昼现象 |
D.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忙于小麦播种 |
2012年6月17日是世界荒漠化日。在联合国“里约+20”会议上,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荣获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小题2】以下可以体现“库布齐模式”特点的是( )

【小题1】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盆地地形、气流闭塞 | B.深居内陆,气候干燥 |
C.高山环绕,水汽难以深入 | D.滥砍滥伐,植被稀少 |
A.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 |
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
C.产业链长,附加值低,但生态效益好 |
D.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 |
南非地处南半球,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介于22°S~35°S和17°E~33°E之间。2014年非洲电视节于11月5日至11月7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来自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名多电视节目交易商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电视节。据此完成各题。
【小题1】有关南非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开幕时,开普敦的天气特征是
【小题1】有关南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盛产铝土矿 |
B.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是世界上较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 |
C.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 |
D.采用东五区的区时 |
A.炎热干燥 | B.温和多雨 |
C.寒冷干燥 | D.炎热多雨 |
下图是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单位℃),完成各题。

【小题1】P处气温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图中①②③④处适合建港的地方是

【小题1】P处气温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A.此处为盆地地形 |
B.此处为山地地形 |
C.受洋流的影响 |
D.人类活动的影响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是沿106.5°E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判断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处位于()
【小题2】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小题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处位于()
A.山顶2900米处 | B.南坡海拔2200米处 |
C.南坡海拔2600米处 |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
A.10℃ | B.20℃ | C.30℃ | D.40℃ |
下图是“北半球1000百帕等压面分布的高程示意图”,其中a、b、c、d的高程分别是100、102、104、106m,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M处的风向是
【小题2】当该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长江流域时,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小题1】M处的风向是
A.偏东风 | B.偏南风 |
C.偏西风 | D.偏北风 |
A.重庆地区主要为晴热少雨天气 |
B.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 |
C.东北华北地区正值多雨季节 |
D.我国东南沿海多狂风暴雨恶劣天气 |
读长江谷地某时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一天中,a、b两点相距最近的时段是
【小题2】当a、b两点相距最近时,长江江面气流运动状况为
【小题3】为减小冻害危害,柑橘最宜种植在

【小题1】一天中,a、b两点相距最近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 | B.正午前后 |
C.日落前后 | D.子夜前后 |
A.沿山坡爬升 | B.垂直上升 |
C.处于静止状态 | D.北坡爬升,南坡下沉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读华北某市11月3日—4日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大气对流运动最弱的时段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2013年以来,广东、上海等7省市作为试点,陆续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这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简称减排),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减排可以削弱
A.太阳辐射,从而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
B.大气逆辐射,从而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C.大气辐射,从而减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
D.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