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题。

【小题1】关于图中山脉D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
D.太平洋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相撞形成
【小题2】关于图中C处的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垂直地带性分布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布
D.温带荒漠带,属于非地带性分布
【小题3】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A处气候资料的是( )
A.B.
C.D.
【小题4】关于图中B处的农业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叙述是( )
A.混合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B.大牧场放牧业,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
C.商品谷物农业,经营的规模很大D.季风水田农业,水力工程量大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循环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图为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1】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乙丙为近地面,则()
A.乙处气温比丙处高B.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C.b可示意成都多夜雨D.白天,a可示意陆风
【小题2】若图示为某大洋环流模式图,则()
A.a可示意北赤道暖流B.b可示意日本暖流
C.c可示意西风漂流D.d可示意厄加勒斯暖流
【小题3】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且乙丙表示近地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a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人类活动
B.影响b的主导因素是洋流性质、海陆位置
C.影响c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太阳辐射
D.影响d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纬度高低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 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单位:m)。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四幅图中,与沿上图的XY方向所作900 hPa等压面剖面相符的是( )
A.B.
C.D.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A、B两处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吹偏北风,B处吹偏南风B.A处吹偏南风,B处吹偏北风
C.A、B两处均吹偏北风D.A、B两处均吹偏南风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8分)
(2)分析影响A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2分)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
(3)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___。
(4)图中A、B两处相比,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0年11月28日当地时间10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开幕。结合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小题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图中所示的()
A.①B.②
C.③D.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4分)读东南亚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和M水库泥沙沉积厚度相对数及该流域
2004-2014年降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M水库建成后,甲河水文特征的变化。(4分)
(2)描述水库中泥沙沉积厚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原因。(6分)
(3)与乙地相比,甲地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4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的是(  )
A.B.
C.D.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2分)
(2)说出图甲中1、2两阶段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2分)
(3)图中B、C是风带,分别说出其风向及性质。(4分)
(4)简述图乙中D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2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是“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低气压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B.e—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b—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f—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当前题号:10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