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研究性地理学习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我国古代某天文学家在我国某地测得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4°30′,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8°10′。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地点的纬度是( )
【小题2】古代天文学家观测时的黄赤交角可能是( )
【小题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1】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地点的纬度是( )
A.33°34′N | B.35°20′N | C.36°26′N | D.38°40′N |
A.23°26′ | B.22°26′ | C.23°10′ | D.24° |
A.当时的热带面积比现在大 |
B.当时观测地夏至日昼长比现在短 |
C.当时观测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现在大 |
D.当时出现极昼与极夜的区域比现在大 |
2016年3月19日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全球最大的环保活动,其主题是“呵护美好家园”。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活动时间是当地20:30~21:30,下列四城市中最早和最晚熄灯的分别是()
【小题2】北半球夏至时,四地正午太阳入射光线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1】若活动时间是当地20:30~21:30,下列四城市中最早和最晚熄灯的分别是()
A.甲和乙 | B.乙和甲 | C.乙和丙 | D.丙和丁 |
A.甲—③ | B.乙—② | C.丙—① | D.丁—③ |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成影法测我国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发现该地一年中两次出现立竿无影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其中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为6月6日,则另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大致为( )
【小题2】若该兴趣小组夏至日测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则一年中该兴趣小组测得同样正午太阳高度的天数为( )
【小题1】若其中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为6月6日,则另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大致为( )
A.5月8日 | B.7月8日 | C.8月8日 | D.9月8日 |
A.一天 | B.两天 | C.三天 | D.四天 |
海口(110°E、20°N)一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

天安门广场上每天的升旗仪式与日出同步,吸引着众多游客参加。***十九大举行期间( )
A.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开始时间逐日推后 |
B.天安门广场上旗杆正午时的影子逐日缩短 |
C.天安门广场上旗杆正午时的影子朝向南方 |
D.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多数时间向东南方飘扬 |
小王准备在珠海市(21.5°N,113°E)某楼盘中间位置买房,楼高54米,楼层高3米,楼间距36米,楼后有一停车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小王不想买太高的楼层,又怕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那么小王最好买
【小题2】小王想在停车场买一个停车位,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

【小题1】小王不想买太高的楼层,又怕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那么小王最好买
A.10楼 | B.8楼 | C.7楼 | D.2楼 |
A.甲车位 | B.乙车位 | C.丙车位 | D.丁车位 |
下图为广东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23°26′N、东经113°29′E)。塔顶是一个直径1.2m的空心铜球,在每年某一特定时刻,游客昂首于塔底四门中央,便可从塔心及铜球中的垂直圆柱空洞窥见太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游客要想从塔心窥见太阳,选择的时机约在北京时间
【小题2】自游客从塔心窥见太阳后的三个月内,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小题1】游客要想从塔心窥见太阳,选择的时机约在北京时间
A.12月22日12时00分 |
B.6月22日11时34分 |
C.6月22日12时00分 |
D.6月22日12时26分 |
A.我国因暴雨天气导致的飞机航班延误率增加 |
B.我国锋面雨带自长江流域逐渐南移 |
C.东北地区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
D.赤道上居民看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 |
下面两图为长春市某房屋内朝南窗户的阳光照射情况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当地球从C公转到A期间,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 )


A.越来越大 | B.越来越小 |
C.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 | D.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