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线是地球上的晨昏线,且其长度是完整晨昏线的一半,P为晨线和昏线的交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若MP、NP长度保持不变,且P点与M、N两点的纬度差均在变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
B.北半球低纬度昼长和夜长的差距在变大 |
C.我国的河流均处于枯水期 |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内有一大范围渔场,位于
A.大陆东侧海域 | B.大陆东南侧海域 |
C.大陆南侧海域 | D.大陆西侧海域 |
A.7月白昼较长 | B.1月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C.7月夜长较短 | D.1月日出地方时较晚 |
山地的坡向和坡度决定了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量的多少。图中的①②和③④分别是甲、乙两山地在冬至日南、北坡不同坡度所接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图中实线代表等太阳辐射量线)。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2】图①中a和图④中b的值分别为
A.甲地夜长约8小时 | B.乙地昼长约8小时 |
C.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3小时 | D.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1小时 |
A.16°48′,55°26′ | B.18°20′,55°26′ |
C.18°20′,56°34′ | D.16°48′,56°34′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最多不会超过______米。图示地区在国庆假期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3)分析西辽河多泥沙的自然原因。

(1)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最多不会超过______米。图示地区在国庆假期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3)分析西辽河多泥沙的自然原因。
下表为11月11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六个城市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
【小题2】请依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是( )

【小题1】表中六个城市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
A.1小时25分 | B.3小时5分 | C.2小时6分 | D.1小时58分 |
A.西安 | B.成都 | C.上海 | D.拉萨 |
下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小题2】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小题3】该日图中丙地点日出的地方时刻是

【小题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 B.甲与乙不在同一半球 |
C.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D.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9时 | B.7时30分 | C.6时 | D.4时30分 |
下表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日落时间(均为北京时间)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所处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丁地的经度为120°E ②丁地的经度为90°E
③甲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向 ④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所处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 B.丁、丙、乙、甲 |
C.甲、乙、丁、丙 | D.丙、甲、乙、丁 |
①丁地的经度为120°E ②丁地的经度为90°E
③甲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向 ④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读我国①②两地某日日出日落示意图(图示为北京时间),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日最有可能是在( )
【小题2】①地位于②地的( )
【小题3】下图为某日15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甲地的昼长时间为( )


【小题1】该日最有可能是在( )
A.2月 | B.4月 |
C.9月 | D.12月 |
A.东南方向 | B.东北方向 | C.西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A.8小时 | B.10小时 | C.14小时 | D.16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