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自转的特征
- 地球公转的特征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 昼夜长短的计算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是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__ ___。
(2)A、B、C、D四点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__ ___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_ ,四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等于 。
(3)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_ __时,昼长 小时,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C点此时正处于 (日出或日落),C点的太阳高度为 。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 ,_ )。
(5)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 ___ 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地区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 ___ 。
(6)该日过后的三个月内,泉州的白昼将逐渐 (变长或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 (大或小)
(7)图中C地的地方时是 ,此时北京时间是 ,纽约西五区的时间是 。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__ ___。
(2)A、B、C、D四点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__ ___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_ ,四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等于 。
(3)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_ __时,昼长 小时,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C点此时正处于 (日出或日落),C点的太阳高度为 。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 ,_ )。
(5)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 ___ 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地区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 ___ 。
(6)该日过后的三个月内,泉州的白昼将逐渐 (变长或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 (大或小)
(7)图中C地的地方时是 ,此时北京时间是 ,纽约西五区的时间是 。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由d向a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当太阳直射点由 a向b 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
C.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 |
D.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 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 |
C.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 | D.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 |
A.黄赤交角逐步加大 | B.南半球白昼范围逐步加大 |
C.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加大 | D.热带范围逐步减小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为北半球 日(节气)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C地地处五带中的 带,A、B、C、D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
(3)此时A点的太阳高度是 度。
(4)图中的昼夜半球分界线是 (晨、昏)线,与B点地方时相同的点是 。
(5)这一天北极圈内出现了 现象。
(6)这一天长春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7)图中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 。

(1)此时为北半球 日(节气)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C地地处五带中的 带,A、B、C、D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
(3)此时A点的太阳高度是 度。
(4)图中的昼夜半球分界线是 (晨、昏)线,与B点地方时相同的点是 。
(5)这一天北极圈内出现了 现象。
(6)这一天长春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7)图中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 。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a图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

【小题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地的昼长不一定相等 | B.①地和②地昼夜变化趋势一致 |
C.①、②、③、④三地的昼长相等 | D.③地和④地的坐标相同 |
A.5时 | B.17时 | C.4时44分 | D.16时44分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_______月_______日。
(2)图中D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角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
(4)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_______。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_______月_______日。
(2)图中D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角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
(4)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_______。
读下图,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地球表面的不同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中日期为3月21日,则图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点是( )
【小题2】若图中日期为6月22日,乙地正值中午,从乙地上空看到的光照情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应是( )

【小题1】若图中日期为3月21日,则图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点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 | B.![]() | C.![]() | D.![]() |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P地(40°N,85°E)拍摄到的一张日落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北京的昼长约为
【小题2】照片拍摄日期及拍摄的方向最可能是

【小题1】此时北京的昼长约为
A.9小时 | B.11小时 | C.13小时 | D.14小时 |
A.1月1日正西方向 | B.5月1日正北方向 |
C.7月1日东南方向 | D.10月1日西南方向 |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④位置表示日期为__________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方向)移动。
(2)***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在此期间,地球运行至图中的______和______之间(填序号)。
(3)关于描绘十九大召开期间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
A.恰逢霜降节气前后 B.北京昼长夜短
C.北京地区正午人影逐渐变长 D.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4)图14为北京某中学的学生拍摄的树影照片,己知图中小路为南北走向,则树影的朝向为____________,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是______,拍照的时间大概是在( )
A.上午11点 B.中午12点 C.下午2点 D.下午4点

(1)图中,④位置表示日期为__________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方向)移动。
(2)***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在此期间,地球运行至图中的______和______之间(填序号)。
(3)关于描绘十九大召开期间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
A.恰逢霜降节气前后 B.北京昼长夜短
C.北京地区正午人影逐渐变长 D.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4)图14为北京某中学的学生拍摄的树影照片,己知图中小路为南北走向,则树影的朝向为____________,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是______,拍照的时间大概是在( )
A.上午11点 B.中午12点 C.下午2点 D.下午4点
下图地球公转至位置③时的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位置①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前后;当运行到②位置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
(2)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位置④时,泉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日赤道的昼长为 小时。
(3)在上图的昼夜分布示意图中,此日,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度,B点的昼长为 小时,此时,B点的地方时为 时。
(4)A点自转线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B点;A点自转角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B点。

(1)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位置①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前后;当运行到②位置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
(2)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位置④时,泉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日赤道的昼长为 小时。
(3)在上图的昼夜分布示意图中,此日,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度,B点的昼长为 小时,此时,B点的地方时为 时。
(4)A点自转线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B点;A点自转角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B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