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地球的圈层结构
-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的特征
- 地球公转的特征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判断图中的P点所在的是( )
【小题2】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小题1】判断图中的P点所在的是( )
A.晨线 | B.昏线 | C.0时经线 | D.既不是晨线,也不是昏线 |
A.昼夜的交替 | B.区时的差异 | C.运动物体偏向 | D.地方时差异 |
读图,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有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 |
B.图中角a是黄赤交角 |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
D.南北极圈的纬度度数与黄赤交角无关 |
下左图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右图为太阳能电池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时刻太阳直射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
(2)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_______(填“最长”或“最短”),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_____方向。
(3)该日后,A地的昼长将变___________(填“长”或“短”),C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填“大”或“小”)。
(4)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右上图)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_;一年中最大夹角为________

(1)该时刻太阳直射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
(2)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_______(填“最长”或“最短”),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_____方向。
(3)该日后,A地的昼长将变___________(填“长”或“短”),C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填“大”或“小”)。
(4)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右上图)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_;一年中最大夹角为________
新年前夕,一架飞机从赫尔辛基(东2区)起飞,向西南经过1.5小时飞抵英国首都伦敦(中时区)。起飞时赫尔辛基时间为28日15:00。飞机到达伦敦时,当地时间是
A.28日13:30 | B.28日14:30 |
C.28日16:30 | D.28日18:30 |
读下面“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和“北京某中学高一学生进行地理探究活动示意图”(右图)和“活动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
(1)一天中标杆影长最短的时候,该地地方时大约为________点钟,此时阳光所在方向是________方。
(2)同学们观测的时间段内太阳高度角逐渐变________,同学们判断此时间段地球运行在左图中________到________段(填数字序号)。
(3)左图中AB、CD、EF表示晨昏线的是________。
(4)左图中当地球运行到①位置时的日期是________,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此时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________,南极圈内出现________现象。

表:
日期 | 影长 | 太阳高度角 | 备注 |
9月5日 9月7日 9月10日 9月19日 | 178 cm 184 cm 192 cm 216 cm | 56.8° 56° 54.8° 51.6° | 标杆长度为165cm,观测时间为北京时间12:16 |
(1)一天中标杆影长最短的时候,该地地方时大约为________点钟,此时阳光所在方向是________方。
(2)同学们观测的时间段内太阳高度角逐渐变________,同学们判断此时间段地球运行在左图中________到________段(填数字序号)。
(3)左图中AB、CD、EF表示晨昏线的是________。
(4)左图中当地球运行到①位置时的日期是________,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此时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________,南极圈内出现________现象。
读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自船队从西班牙出发(1519年9月)到南美洲南端(1520年10月)期间
【小题2】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用了3年时间,1522年回到西班牙,据航海日志逐日记录为7月9日周四,可上岸当地人却说是7月10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自船队从西班牙出发(1519年9月)到南美洲南端(1520年10月)期间
A.船上测得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再减小又变大 |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又变快 |
C.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再向北移 |
D.船队经过地点地球自转速度一直不变 |
A.船上白昼比西班牙的白昼略长 |
B.船上白昼比西班牙的白昼略短 |
C.越过日界线应该减l天而西班牙人没有减 |
D.逆地球自转方向航行造成的假象 |
“椰林婆娑送天舟”是对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描述。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原因是
A.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 B.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 |
C.纬度低,自转角速度大 | D.气候干燥晴天多,利于发射 |
欧洲和美洲等许多国家均使用夏时制,一般是在夏半年把钟表拨快1小时,使用当地东边一个时区的区时。使用夏时制可以
A.解决欧洲和美国的地方时差问题 |
B.避开太阳活动高峰年 |
C.充分利用阳光,改变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
D.节约能源消耗,与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相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