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 行星地球
- 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
【小题2】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
①21°34′S;②21°34′N;③68°26′N;④68°26′S.
【小题1】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26′ | B.66°34′ | C.90° | D.45° |
①21°34′S;②21°34′N;③68°26′N;④68°26′S.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14年12月4日,中国一架满载饮用水的飞机紧急从广州飞往马累,若北京时间12:00出发,经4小时到达马累。机长身高为1.8 m,到达时其在机场地面的身高影长接近于(tan55°≈1.43;tan65°≈2.14) ( )
A.0.6 m | B.1.2 m | C.1.8 m | D.2.4 m |
(题文)下面两图中,左图是“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右图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动到左图中标注的位置时,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 _________、B _________、C _________、D_________。
(2)左图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右图的移动过程是_________(字母表示);从C到D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右图的移动过程是_________(字母表示)。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经过a-b-c-d四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___)。
(4)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C的天数是186天,从C到A的天数是179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当地球运动到左图中标注的位置时,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 _________、B _________、C _________、D_________。
(2)左图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右图的移动过程是_________(字母表示);从C到D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右图的移动过程是_________(字母表示)。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经过a-b-c-d四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___)。
A.一个回归年 | B.一个恒星年 | C.一个太阳日 | D.一个恒星日 |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
如图为某地区太阳高度的等值线图。ad为经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此时为世界时6点,则a地的地理位置是
【小题2】图示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若此时为世界时6点,则a地的地理位置是
A.45°N,90°E | B.68°26’N,90°W | C.21°34’N,90°W | D.68°26’N,90°E |
A.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方向自东向西 | B.南极考察的最好时期 |
C.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最高 | D.好望角正值高温少雨时期 |
图为东半球北半球,此日M地有极昼现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M点为晨昏线与其所在纬线的切点,此时北京时间是:
【小题2】若M点为晨昏线与其所在经线的交点,且M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3°26′,则M地的纬度最可能是:

【小题1】若M点为晨昏线与其所在纬线的切点,此时北京时间是:
A.2时40分 | B.3时40分 |
C.9时20分 | D.15时20分 |
A.66°34′N | B.69°N |
C.80°N | D.90°N |
读下图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半球。
(2)图中晨线是______。
(3)图中A、B、C、D地方时为0:00的点是____, 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时。

(1)此图为_______半球。
(2)图中晨线是______。
(3)图中A、B、C、D地方时为0:00的点是____, 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