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 行星地球
- 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回答下题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 0:00 | B.正北 12:00 | C.正南 0:00 | D.正南 12:00 |
读某日我国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海口、武汉、北京、广州 | B.武汉、北京、广州、海口 |
C.海口、北京、武汉、广州 | D.广州、武汉、北京、海口 |
A.春分 | B.夏至 |
C.秋分 | D.冬至 |
如下图,某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30°N)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读图完下面小题。

注:tan35°≈0.7 tan45°=1,tan 60°≈1.732
【小题1】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有( )
【小题2】为避免采光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

注:tan35°≈0.7 tan45°=1,tan 60°≈1.732
【小题1】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有( )
A.1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9个月 |
A.20米 | B.30米 | C.40米 | D.50米 |
北京时间2016年6月21日06时34分,我国迎来2016年的夏至。下图为进入夏至时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小题2】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
②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③甲、乙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
④四地的纬度值丁>乙=甲>丙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23°26′N,136°W) | B.(23°26′S,158.5°E) |
C.(23°26′N,158.5°W) | D.(23°26′S,136°W) |
①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
②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③甲、乙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
④四地的纬度值丁>乙=甲>丙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分析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
(2)夏至日的北极较冬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________(卡/厘米2·日),从日地距离和大气两个方面简析其原因。
(3)由右图可知,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其原因是 。

(4)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别简述其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及气温低的原因。

(1)据表分析,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
(2)夏至日的北极较冬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________(卡/厘米2·日),从日地距离和大气两个方面简析其原因。
(3)由右图可知,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其原因是 。

(4)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别简述其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及气温低的原因。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举行。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各4题。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北半球 北移 较快 | B.南半球 北移 较快 |
C.北半球 南移 较慢 | D.南半球 南移 较慢 |
下图中GH⊥PQ,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所示平面上,则角②的度数是 ( )


A.23°26′ | B.46°52′ |
C.66°34′ | D.不能确定 |
读下表,分析回答下面各题。

【小题1】表中X的天数是 ( )
【小题2】引起其极昼、极夜时间不等长是由于( )

【小题1】表中X的天数是 ( )
A.103 | B.111 |
C.113 | D.117 |
A.地球的自转周期的变化 |
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速度不同 |
C.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
D.地球是不规则球体 |
我国最早以冬至日不少于两小时的日照标准对住宅建筑间距进行了规范,但有些地区达到要求的难度较大,后来修订使用了冬至日和大寒日(1月20日前后)两级标准,部分城市也改成了以大寒日为标准规划住宅间距。也有学者提出可结合不同地区住宅的垂直墙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作为住宅规划的参考依据。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大寒日南墙面直接辐射最大2小时辐射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下表为部分城市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最大2小时辐射量

【小题1】关于我国一些地区住宅区规划改用大寒日为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影响表中广州到哈尔滨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下表为部分城市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最大2小时辐射量

【小题1】关于我国一些地区住宅区规划改用大寒日为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大了住宅区楼房间距 | B.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
C.较适用于低纬度地区 | D.降低了住宅建筑密度 |
A.正午太阳高度 | B.云量 | C.日照时间 | D.地形 |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