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 行星地球
- 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小题2】下列关于此演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小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A.电灯的高低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
B.图示中P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为0 |
C.实验中用电灯,与太阳光线不同,地球仪上的夜半球大于昼半球 |
D.可以观察不同日期的范围 |
(题文)北京某房地产公司要建2座高楼、2座低楼,准备采用相同的楼间距,并保证每座楼房层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如果均以最南侧的两楼间的最短楼间距为标准,则合理的方案有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面左图为零时区某日1时40分的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右图中的A—E是这一天全球五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
(2)A—E五个地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出现极昼的地点是________;处于南温带的地点是________;位于北半球的地点是________
(3)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为保证最大集热效果,襄阳四中(32°N)学生寝室楼顶太阳能面板与地平面安装夹角为________。
(4)下列四句古诗词描述的现象与图示季节相吻合的是________。

(1)图中M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
(2)A—E五个地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出现极昼的地点是________;处于南温带的地点是________;位于北半球的地点是________
(3)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为保证最大集热效果,襄阳四中(32°N)学生寝室楼顶太阳能面板与地平面安装夹角为________。
(4)下列四句古诗词描述的现象与图示季节相吻合的是________。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C.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12月22日,下列城市在以下几项中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地转偏向力 北京、上海、新加坡 |
B.自转线速度 新加坡、上海、北京 |
C.正午太阳高度 北京、上海、新加坡 |
D.自转角速度 新加坡、上海、北京 |
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昼夜长短将保持不变 |
B.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保持不变 |
C.四季将消失 |
D.地球上将不存在“五带” |
下表为6~8月四地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四地由北向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小题2】①地可能位于
地点 | 昼长变化 |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
① | 先增长、后减短 | 先减小,后增大 |
② | 不变 | 先增大、后减小 |
③ | 先增长,后减短 | 先增大,后减小 |
④ | 先减短,后增长 | 先减小,后增大 |
【小题1】四地由北向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 B.②③①④ | C.③①②④ | D.④①③② |
A.3°N—5°N之间 | B.18°N—20°N之间 |
C.16°S—18°S之间 | D.33°S—35°S之间 |
下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小题2】此日可能在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S,60°E) | B.(20°N,120°E) | C.(20°S,0°) | D.(20°N,180°) |
A.1月 | B.5月 | C.7月 | D.11月 |
关于地球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地无差异 |
B.公转的角速度在一年中无变化 |
C.1月初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快 |
D.7月初,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