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 行星地球
- 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当太阳直射A点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
【小题3】当太阳直射D点时,下列地区白昼最长的是( )
【小题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小题1】当太阳直射A点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A.0º | B.40º | C.50 º | D.90º |
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
B.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D.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
A.广州 | B.纽约 | C.伦敦 | D.悉尼 |
A.太阳直射D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
B.太阳直射C点时,全球昼夜平分 |
C.太阳直射A点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
D.太阳直射B点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若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
B.地轴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
C.黄道平面与地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
A.北极极夜比南极短 |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
C.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新一轮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右图为甲地高大的猴面包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生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猴面包树能体现出甲的地理环境

【小题1】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班的昼长时间长于约翰内斯堡 |
B.德班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约翰内斯堡 |
C.德班的太阳辐射量大于约翰内斯堡 |
D.南非西南部盛行西北风 |
A.全年干旱少雨 | B.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
C.干湿季节明显 | D.全年高温多雨 |
富士山(35°N,139°E)是日本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之一。一年中在某些特殊时刻,站在某些特定地点可以观看到太阳恰好位于富士山山顶,状如钻石般耀眼,当地人称之为“钻石富士”。左图为富士山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右图为我国某摄影爱好者团队观赏奇景的照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某摄影爱好者团队当日恰好抓拍到“钻石富士”奇景。照片中显示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15:30,据此推测拍摄此照片的地点最有可能是( )
【小题2】该照片的拍摄日期为2月18日,若不更换拍摄地点,同年内相同时刻再次出现次奇观的日期为( )

【小题1】我国某摄影爱好者团队当日恰好抓拍到“钻石富士”奇景。照片中显示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15:30,据此推测拍摄此照片的地点最有可能是( )
A.位于本栖湖附近的A点 | B.位于山中湖附近的B地 |
C.位于国道139号附近的C地 | D.位于御殿场市附近的D地 |
A.4月21日 | B.6月20日 | C.8月23日 | D.10月24日 |
读下图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当图中a的角度为23°26′时,图中所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小题2】当图中a的角度由目前状况逐渐减小为0°的过程中,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小题1】当图中a的角度为23°26′时,图中所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A.春分日 | B.夏至日 | C.秋分日 | D.冬至日 |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C.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逐渐缩小 |
D.我国华北地区进入雨季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程与主要节气对应位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小满”是指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的现象。“小满”现象最明显的地区是( )
【小题2】立夏至立秋期间,成都的昼长变化是( )

【小题1】“小满”是指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的现象。“小满”现象最明显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 B.华北平原 | C.青藏高原 | D.海南岛 |
A.先变长后变短 | B.先变短后变长 | C.不断变长 | D.不断变短 |
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14年12月4日,澳大利亚中部大自流盆地的一场巨型沙尘暴袭击了贝杜里,高大的沙墙遮天蔽日,白昼生生变成黑夜。该场景与《星际穿越》中的场景很像。
材料二 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盐分较高,不宜作为灌溉水源,但仍是该区域牲畜饮水的唯一水源。目前,该区域共有自流钻井4 500孔,另有需使用抽水机的半自流钻井2万孔,如下图为大自流盆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大自流盆地地下水的,并推测其地下水盐分的时空差异
(2)试比较说明巨型沙尘暴发生当日贝杜里与堪培拉日出、日落时刻的差异。
(3)分析地下水开采对沙尘暴频发的影响。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14年12月4日,澳大利亚中部大自流盆地的一场巨型沙尘暴袭击了贝杜里,高大的沙墙遮天蔽日,白昼生生变成黑夜。该场景与《星际穿越》中的场景很像。
材料二 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盐分较高,不宜作为灌溉水源,但仍是该区域牲畜饮水的唯一水源。目前,该区域共有自流钻井4 500孔,另有需使用抽水机的半自流钻井2万孔,如下图为大自流盆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大自流盆地地下水的,并推测其地下水盐分的时空差异
(2)试比较说明巨型沙尘暴发生当日贝杜里与堪培拉日出、日落时刻的差异。
(3)分析地下水开采对沙尘暴频发的影响。
下图为“北半球某季节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北半球的_______季。此时,地球公转至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2)弧线PMQ为晨昏线,其中表示晨线的是__________,M点的地方时为_____时。
(3)此季节,控制甲地的气压带或风带为_____,乙地盛行风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
(4)①②两地图示时刻风力较大的是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1)图示为北半球的_______季。此时,地球公转至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2)弧线PMQ为晨昏线,其中表示晨线的是__________,M点的地方时为_____时。
(3)此季节,控制甲地的气压带或风带为_____,乙地盛行风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
(4)①②两地图示时刻风力较大的是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012年9月23日至2013年3月21日期间,正午时物体有影子,且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 | B.赤道至南极圈之间 |
C.赤道至北极圈之间 | 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