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 行星地球
- 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晨线与某两条固定的经线分别相交于P、Q两点,P、Q经度相差90°,P点位于北半球且当日无极昼极夜现象。关于两点的叙述,一定是()
A.春分至夏至,P点南移,Q点北移 |
B.秋分至冬至,P点西移,Q点东移 |
C.夏至日,P点南移,Q点北移 |
D.冬至日,P点西移,Q点东移 |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太阳光照图中EF线是_______。(晨线、昏线)
(2)太阳光照图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日(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刚好位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a、b、c、d中的 。这一天,地球处在公转轨道靠近 (近日点、远日点)位置上,公转速度 (较快、较慢)。
(3)太阳光照图中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时),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小时)。
(4)太阳光照图中所示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 。

(1)太阳光照图中EF线是_______。(晨线、昏线)
(2)太阳光照图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日(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刚好位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a、b、c、d中的 。这一天,地球处在公转轨道靠近 (近日点、远日点)位置上,公转速度 (较快、较慢)。
(3)太阳光照图中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时),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小时)。
(4)太阳光照图中所示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 。
下图为某时期某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小题2】图中A日时()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A.北回归线上 | B.南回归线上 |
C.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 D.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B.太阳活动将进入活跃期 |
C.太阳辐射正值全年最强 |
D.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
下图中AO和BO为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图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点经度是180° | B.O 点地方时是12点 |
C.B 点地方时是6 点 | D.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
读“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甲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此时地球可能处在图乙所示的________位置附近。在未来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_移动,地球的公转速度________。
(2)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B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D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
(3)图中C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
(4)如果B点的日期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此时此刻C点的时间是12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全球日期与B点相同的范围和与C点日期相同的范围之比是________。

(1)图甲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此时地球可能处在图乙所示的________位置附近。在未来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_移动,地球的公转速度________。
(2)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B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D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
(3)图中C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
(4)如果B点的日期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此时此刻C点的时间是12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全球日期与B点相同的范围和与C点日期相同的范围之比是________。
下图表示全球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一年内昼长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随纬度的分布规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分别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小时。
(2)甲地所在的纬线是________,乙地的纬度数为________。
(3)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日期),为_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小到大的排序为________。

(1)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分别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小时。
(2)甲地所在的纬线是________,乙地的纬度数为________。
(3)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日期),为_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小到大的排序为________。
(14分)下图为地球光照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若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2分)
(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占全球的比例是 。(2分)
(3)C点所处纬线该日的昼长是 小时,日出的地方时是 时。(4分)
(4)图中A、B、C、D的昼长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2分)
(5)简述图示日期焦作正午太阳高度情况,并描述从图示日期开始后三个月的变化情况。(4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2分)
(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占全球的比例是 。(2分)
(3)C点所处纬线该日的昼长是 小时,日出的地方时是 时。(4分)
(4)图中A、B、C、D的昼长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2分)
(5)简述图示日期焦作正午太阳高度情况,并描述从图示日期开始后三个月的变化情况。(4分)
读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5分)

(1)该图是以 为中心的示意图,判断理由是 。
(2)P点在N点的 方向。
(3)M、N、A三点的角速度比较 ,线速度比较 。

(1)该图是以 为中心的示意图,判断理由是 。
(2)P点在N点的 方向。
(3)M、N、A三点的角速度比较 ,线速度比较 。
(6分)下图示意杭州(30°N,120°E)和①②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①地经纬度坐标: (2分)
(2)该日,当①地日出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坐标为 。(2分)
(3)该日,②地的日出方向为 。(2分)
(4)该日,当①地日落时,与杭州日期相同的区域约占全球的 (2分)
A.1/4 B.1/2 C.3/4 D.5/6
(5)若此日过后,杭州的白昼继续变短。该日,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2分)
A.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最远
B.南极昆仑站(80°25′S,77°07′E)处于极昼
C.福建省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最大值
D.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均温接近一年中最大值

(1)说出①地经纬度坐标: (2分)
(2)该日,当①地日出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坐标为 。(2分)
(3)该日,②地的日出方向为 。(2分)
(4)该日,当①地日落时,与杭州日期相同的区域约占全球的 (2分)
A.1/4 B.1/2 C.3/4 D.5/6
(5)若此日过后,杭州的白昼继续变短。该日,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2分)
A.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最远
B.南极昆仑站(80°25′S,77°07′E)处于极昼
C.福建省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最大值
D.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均温接近一年中最大值
有的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缩短了楼间距离,降低了居室的日照标准。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H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1).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
的是___________。
(2). 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
比上海应____(宽,窄)些,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图某住户客厅绘制的,正值夏至日或冬至日太阳正午时分,其中在冬至日绘制的是____________。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 冬至正午太阳高度 | 日照间距 | |
理论 | 实际采用 | ||
① | 24°45′ | 2.02H | 1.7H |
② | 40°28′ | 1.18H | 1.2H |
③ | 35°21′ | 1.41H | 1.1~1.2H |
④ | 26°36′ | 1.86H | 1.6~1.7H |
H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1).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
的是___________。
(2). 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
比上海应____(宽,窄)些,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图某住户客厅绘制的,正值夏至日或冬至日太阳正午时分,其中在冬至日绘制的是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