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一氧化氮
- + 二氧化氮
- 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 二氧化氮与碱液的反应
- 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相互转化
-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 化学反应原理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将含有等体积NH3、CO2、N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Na2O2和Na2CO3溶液的装置,充分作用后,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CO2和NO | B.CO2 | C.NO | D.NO2 |
如图所示:在B水槽中装有500 mL水,容积为a mL的试管A充满了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将试管A倒插入B水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余下气体的体积为0.5a mL。

(1)将A倒插入B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通过导气管C向余下0.5a mL气体的试管A中持续通入氧气,A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试管A中充满气体时停止通入氧气,然后将试管取出水槽,水槽B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设溶液的体积仍为500 mL)。

(1)将A倒插入B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通过导气管C向余下0.5a mL气体的试管A中持续通入氧气,A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试管A中充满气体时停止通入氧气,然后将试管取出水槽,水槽B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设溶液的体积仍为500 mL)。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液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液面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A.可能是N2和NO2的混合气体 |
B.一定是NO2气体 |
C.一定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 |
D.可能是NO2一种气体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钠溶液 |
B.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静置 |
C.除去Al(OH)3中少量的Mg(OH)2:加入稍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D.除去NO气体中少量的NO2: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 |
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我国科学家用下列实验研究其成因:反应室底部盛有不同吸收液,将SO2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以N2或空气为载体通入反应室,相同时间后,检测吸收液中SO42-的含量,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室 | 载气 | 吸收液 | SO42-含量 | 数据分析 |
① | N2 | 蒸馏水 | a | ⅰ. b≈d>a≈c ⅱ.若起始不通入NO2,则最终检测不到SO42- |
② | 3%氨水 | b | ||
③ | 空气 | 蒸馏水 | c | |
④ | 3%氨水 | d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
B.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SO2 + 2NO2 + 2H2O=H2SO4 + 2HNO2 |
C.本研究表明: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空气中O2有关 |
D.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可能会加重雾霾的形成 |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4,以下是形成途径之一:NO2+SO2→NO+SO3①;2NO+O2→2NO2 ②,SO3+H2O→H2SO4 ③,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NO2由反应N2 + O2![]() |
B.总反应可表示为2SO2+O2+2H2O![]() |
C.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2+O2+2H2O→4HNO3 |
D.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3O2+2H2O→4HNO3 |
已知:2Cu (NO3)2
2CuO+4NO2↑+O2↑。某学生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Cu (NO3)2受热分解得到的混合气体中,木条复燃。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 B.无法确定NO2是否助燃 |
C.NO2肯定也能助燃 | D.NO2肯定不能助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