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能,下述正确的是
A.它是可再生能源 |
B.它只能通过重核裂变获得 |
C.它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 |
D.重核裂变的反应速度无法控制 |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后,数秒内就将控制棒插入核反应堆芯,终止了铀的裂变链式反应.但海啸摧毁了机组的冷却系统,因裂变遗留的产物铯、钡等继续衰变不断释放能量,核燃料棒温度不断上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棒通过吸收中子来实现对核反应的控制 |
B.衰变释放的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力最强 |
C.日本后来向反应堆灌注海水,既可以降温,也减慢衰变速度,从而控制核污染 |
D.核裂变遗留物铯、钡等原子的质量可能比铀原子质量更大 |
2018 年 8 月 23 日,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散裂中子源除了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极为重要作用外,其产生的中子还能用来治疗癌症。下列关于中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用 α 粒子轰击49Be,产生126C,发现了中子 |
B.放射性 β 射线其实质是高速中子流,可用于医学的放射治疗 |
C.氘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出能量,其核反应方程为![]() |
D.核电站可通过控制中子数目来控制核反应剧烈程度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
B.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 |
C.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 |
D.核反应堆中,镉棒能加快链式反应的速度,而重水等慢化剂能减缓链式反应的速度 |
2017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最终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核反应堆不同程度损坏,向空气中泄漏大量碘131和铯137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随大气环流飘散到许多国家、4月4日,日本开始向太平洋排放大量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引起周边国家的指责、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福岛第一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核能来发电 |
B.碘131能自发进行β衰变,衰变后生成的新物质原子核比碘131原子核少一个中子而多一个质子 |
C.铯137进行β衰变时,往往同时释放出γ射线,γ射线具有特别强的穿透能力,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
D.铯137进入人体后要紧损害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其半衰期是30.17年,假如将铯137的温度降低到0度以下,能够延缓其衰变速度。 |
为了核电站的安全,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核电站设置了四道屏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氘核和氦核的质量分别是
和
,如果两个氘核结合生成氦核,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核反应方程为![]() |
B.核电站通常用该反应作为获得核能的主要途径 |
C.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
D.氦核的结合能是![]() |
如图是原子物理史上几个著名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 |
B.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中间没有偏转的为![]() |
C.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 |
D.铀235只要俘获中子就能进行链式反应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媒介子是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 |
B.电子衍射实验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
C.LC振荡电路中,当电流增大时,线圈的自感电动势变小。 |
D.在核电站中利用石墨、重水和普通水来控制链式反应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