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学
- 电磁学
- 热学
- 光学
- 用插针法测介质折射率的实验目的、原理、器材
- 用插针法测介质折射率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 + 用插针法测介质折射率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
- 根据侧移量判断折射率大小
- 近代物理
- 其他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
如图所示,在用“插针法”测定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
测定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

(1)下列措施对提高实验精度没有作用的是________。
A.入射角α不宜过小
B.P1P2间距适当大些
C.选用d稍微大点的玻璃砖
D.OP2间距尽可能小些
(2)下列因素对Δy大小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
A.入射角α
B.玻璃砖的折射率n
C.P1P2之间的距离
D.玻璃砖的厚度d
测定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

(1)下列措施对提高实验精度没有作用的是________。
A.入射角α不宜过小
B.P1P2间距适当大些
C.选用d稍微大点的玻璃砖
D.OP2间距尽可能小些
(2)下列因素对Δy大小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
A.入射角α
B.玻璃砖的折射率n
C.P1P2之间的距离
D.玻璃砖的厚度d
实验小组要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室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4枚(
、
、
、
)、刻度尺、笔、白纸。
(1)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画出玻璃砖的上、下两个表面
,和
,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
、
,如图所示,再插大头针
、
时,要使_____。
A.
要插在
、
的连线上
B.
要挡住透过玻璃砖观察到的
、
C.
要插在
、
的连线上
D.
要挡住
和透过玻璃砖观察到的
、

(2)作出光路如图所示,过C点作法线交玻璃砖于A点和C点,过O点延长入射光线交AC于B点。设OA的长度为
,OB的长度为
,OC的长度为
,AB的长度为
,AC的长度为
,为方便地测量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的量至少有_______________(选填
、
、
、
、
),则计算玻璃砖折射率的表达式为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
及
、
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②
、
及
、
之间的距离取得小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③入射角
尽量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④入射角太大,折射光线会在玻璃砖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使实验无法进行
⑤
、
的间距、入射角的大小均与实验的准确度无关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④




(1)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画出玻璃砖的上、下两个表面






A.



B.



C.



D.





(2)作出光路如图所示,过C点作法线交玻璃砖于A点和C点,过O点延长入射光线交AC于B点。设OA的长度为











(3)如图,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②




③入射角

④入射角太大,折射光线会在玻璃砖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使实验无法进行
⑤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④
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时,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在插针时玻璃砖的位置如图1所示,根据插针与纸上已画的界面确定入射点与出射点,依据上述操作所测得的折射率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明同学经正确操作后,在纸上留下四枚大头针的位置
、
、
和
,AB和CD是描出的玻璃砖的两个边,如图2所示,请在答题纸上画出光路图_______。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入射角越大,误差越小 |
B.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用铅笔贴着光学面画出界面 |
C.实验时既可用量角器,也可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
D.判断像与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该观察大头针的头部 |

(2)小明同学在插针时玻璃砖的位置如图1所示,根据插针与纸上已画的界面确定入射点与出射点,依据上述操作所测得的折射率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明同学经正确操作后,在纸上留下四枚大头针的位置




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取一块半圆形玻璃砖,O为圆心,如图所示,点P1、P2、P3、P4依次分别为四个插针位置,其中O、P1、P2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
(2)在某次测量中,测得∠P1OF=
,∠P4OE=
,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_____
(3)实验时,由于大头针P1、P2离界面MN较近,导致在MN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视线都无法观察到大头针P1、P2的像(其他操作均正确),其原因是______.

(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
A.大头针应竖直插在纸面上 |
B.直线OP2与MN的夹角不宜过小 |
C.在插大头针P4时,只需让P4挡住P3 |
D.大头针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 |


(3)实验时,由于大头针P1、P2离界面MN较近,导致在MN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视线都无法观察到大头针P1、P2的像(其他操作均正确),其原因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