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学
- 电磁学
- + 静电现象与静电平衡
-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 静电感应现象、等势体
- 导体上电荷的分布、尖端放电
-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内外电场及电荷的分布规律
- 比较静电平衡后不同位置电势的高低
- 静电屏蔽
- 热学
- 光学
- 近代物理
- 其他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
冬天,人们在晚上脱衣服的时候,有时会看到火花,并伴有“噼啪”声,这是因为
A.衣服由于摩擦而产生了静电 |
B.人体本身是带电体 |
C.空气带电,在衣服上放电所致 |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请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高压带电作业的工人穿包含金属丝制成的工作服时更危险 |
B.打雷时,呆在汽车里比呆在木屋里要危险 |
C.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 |
D.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塑料比用金属好 |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导体球A放置在绝缘支架上,原带有正电荷,电量为Q。它的右侧有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B,电荷量为q。已知B与A的球心O距离为l,OCB在同一水平直线上。A上的电荷形成的电场在距球心O点为
处的C点的场强大小为___,方向为___(填“水平向左”“水平向右”)。A上的电荷对B的作用力___
。(填“>”、“<”或“=”) 



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再离开,再移走C球。则A端金箔_________,B端金箔_________。(填“张开”或“闭合”)

如图所示,A为空心金属球,B为靠近A的另一个原来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壳。将另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从A球开口处放入A球中央,但不触及A球。则B出现的情况是( )


A.靠近A的一端带正电,远离A的另一端带负电 |
B.靠近A的一端带负电,远离A的另一端带正电 |
C.靠近A的一端带负电,远离A的另一端不带电 |
D.不带电 |
如图所示,一个枕形导体AB原来不带电,将它放在一个负点电荷的电场中,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与AB中心O点的距离为R,由于静电感应,在导体A,B两端分别出现感应电荷
当达到静电平衡时



A.导体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 |
B.导体A端电势低于B端电势 |
C.导体中心O点的场强为0 |
D.枕形导体两端的感应电荷在O点产生感应电场强度![]() |
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应减小电荷的聚集,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有
A.在小汽车上安装露在外面的天线 | B.在飞机轮胎中使用导电的橡胶材料 |
C.在油罐车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 | D.印染厂在干燥天气时适当增加湿度 |
如图所示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M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板N接高压电源的负极.金属板N上有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A为尖头,B为圆头.逐渐升高电源电压,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先产生放电现象的是( )


A.A金属柱 |
B.B金属柱 |
C.A、B金属柱同时 |
D.可能是A金属柱,也可能是B金属柱 |
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支柱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 |
B.此时A电势低,B电势高 |
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
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
导体A放置在-Q的电场中,达到静电平衡之后,A的左端感应正电荷,右端感应负电荷,如图所示,则( )


A.将导体A的左端接地后断开,A带负电 |
B.将导体A的左端接地后断开,A带正电 |
C.将导线把A的左右端相连,导线中有瞬间间电流左→右 |
D.将导线把A的左右端相连,导线中没有瞬间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