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几组句子中,使用的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大王来何操 时人莫之许也 唯我马首是瞻 沛公安在 |
B.吾属今为之虏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笑于大方之家 |
C.得复见将军于此 见燕使者咸阳宫 以其无礼于晋 燕王拜送于庭 |
D.求人可使报秦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群臣侍殿上者 |
下列各句中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B.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 |
C.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D.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例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C.夫晋,何厌之有 | D.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例句: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A.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 B.大王来何操? |
C.不然,籍何以至此? | D.夫晋,何厌之有? |
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莫之夭阏者。 |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D.此小大之辩也。 |
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客有吹洞箫者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B.①悟言一室之内②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
C.①彼且恶乎待哉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D.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死生亦大矣 |
对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何厌之有(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若属皆且为所虏(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5)燕王拜送于庭(6)群臣侍殿上者(7)皆为戮没(8)秦王购之金千斤(9)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0)此天子气也(11)大王来何操?(1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1)何厌之有(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若属皆且为所虏(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5)燕王拜送于庭(6)群臣侍殿上者(7)皆为戮没(8)秦王购之金千斤(9)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0)此天子气也(11)大王来何操?(1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1)(11)/(2)(3)(4)/(7)(9)/(5)(8)/(10)(6)(12) |
B.(2)(10)(12)/(1)(11)/(3)(4)(6)(8)/(7)(9)/(5) |
C.(1)(11)/(2)(10)(12)/(3)(7)(9)/(4)(6)(8)/(5) |
D.(1)(10)(11)/(2)(5)(7)/(3)/(4)(9)/(6)(12)(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小题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小题1】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
B.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 |
C.项羽“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年多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秦王购之金千金 |
B.沛公安在 |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刻毒 |
B.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用匣子 |
C.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
D.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钱币 |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