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北面 |
B.其文漫灭 漫:模糊 |
C.有怠而欲出者 怠:懈怠 |
D.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
A.首段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交代了游览的行踪。 |
B.第二段开头叙写前洞与后洞的概况,突出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
C.作者详写游后洞的经历,是因为后洞路远且艰险,多自然美妙之境。 |
D.选文与《小石潭记》都是记游性文字,均细致描绘了所游之地的美景。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 危:端正 |
B.山川相缪 缪:盘绕 |
C.知不可乎骤得 骤:快速 |
D.逝者如斯 逝:往 |
A.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
B.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步余马于兰皋兮 |
C.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D.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②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
A.选文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使行文富于变化,作者的豁达胸襟和达观超然的思想情感也得以深化。 |
B.第一段追忆曹操大军沿江而下的盛况,描绘了曹操志得意满的形象,旨在为感叹人生无常蓄势。 |
C.第二段以江水、明月为喻,形象地阐释了世间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富有思辨色彩。 |
D.《赤壁赋》与《兰亭集序》都体现了作者的生死观,但前者较为积极乐观,后者颇为消沉悲观。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重修书院碑记
侯方域①
顺治八年,燕山王公来守归德②,首下教博士弟子,问以郡之政所宜先者,博士弟子对曰:“归有范文正公③书院,先太守郑公④,尝沿其意而创大之,以储归之材。居有号舍,赡有田课,试有约。行之既久,归之名公钜卿,接踵其间,出为当世用不绝,而士风因群感动淬厉,烝烝以变。今虽废,而人之讴吟思慕郑公之泽者,数十年不衰。窃以为佐朝廷,兴道育贤,郡国之政,宜莫此为大。”公曰:“博士弟子言是!凡书院之为舍者几楹?其侵而居之者几何家?资饩之田几区?其官守因而入其租税者几何年?其试士之期月几日?条约之议,详而要者几何?具趣所司,各以闻以付郡博士收而掌焉。”盖自郑公去,而书院之费,垂四十年,公一朝复之。呜乎,伟矣!
博士弟子曰:“是不可以无记。”谨按:书院之设,始于范文正公。公为诸生,即以天下为己任,其后参大政不久,未竟厥施,然所措置,率弘以远,即如在归,而归有书院,其随地收拾人才之意,是何可一日废也?范公往而继之来守者,不能识其意,亦浸以湮灭矣。历宋,而元而明,至万历间,始克有郑公再举行之。当时之人,亲被郑公之泽;至于今,其遗老有能言郑公时事者,犹过书院,仰首唏嘘,不忍辄去,岂人情固习近而遗远耶?抑所以继范公之遗绪,于兵火丧乱之余,久而不坠者,实郑公力也?然则郑公之遗绪,又岂不待后之人哉!
夫天下法制,代有更变,惟学校弦诵之事,建国者卒无以易也。书院之设,与学校相表里,王化之本,而菁莪棫朴之盛所由自出,是诚不可一日废。乃自范文正公以来,上下千百余年,而其间之创而建,建而兴者,仅公继郑公而三。然则政之举废存亡,岂不视乎其人欤!倘无以垂永久,则何以告于后之人,俾克守之!
公曰:“博士弟子言是,其勒石为碑。”而属余为之记。呜乎!余之望于守是邦者久矣,其何敢辞!
(取材于曾巩《喜似赠黄生序》
注释:①侯方域:归德(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本文作于汪顺治九年,时新任归德知府王登进重修书院。②燕山王公来守归德:燕山王公指王登进,后文提到的“归”都是“归德”的简称。③范文正公:指范仲淹。④先太守郑公:即郑三俊。【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尝沿其意而创大之 沿:承袭 ②资饩之田几区 饩:粮食 |
B.③归之名公钜卿 钜:有名望的 ④具趣所司 趣:通“促”,督促 |
C.⑤垂四十年 垂:流传 ⑥未竟厥施 竟:最终 |
D.⑦犹过书院 过:拜访 ⑧其勒石为碑 勒:刻 |
A.以储归之材 各以闻以付郡博士收而掌焉 |
B.出为当世用不绝 而属余为之记 |
C.条约之议,详而要者几何 范公往而继之来守者 |
D.其侵而居之者几何家 其何敢辞 |
A.居有号舍,赡有田课,试有约 有学习的房舍供居住,有田赋提供费用,定期考试 |
B.而士风因群感动淬厉 因而读书人的学风也因多数人受触动鼓励而变得淳厚 |
C.不能识其意,亦浸以湮灭矣 不能明晓范仲淹的心意,书院也被淹浸而坍塌了 |
D.而菁莪棫朴之盛所由自出 于是人才辈出的盛况由此而生 |
倘无以垂永久,则何以告于后之人,俾克守之!
【小题5】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其何敢辞”,结合全文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
A.靡计不施 试与它虫斗,虫尽靡 |
B.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 不终岁,薄产累尽 |
C.杖至百 乃强起扶杖 |
D.操童子业,久不售 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
A.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崇尚,喜好 |
B.因责常供 责:负责 |
C.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爽:差失、不合 |
D.急逐趁之 趁:追逐 |
①朝歌夜弦___________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___③族秦者秦也___________④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⑤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___________②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___________③辞楼下殿,辇来于秦___________④朝歌夜弦___________
(3)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
(4)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___________
(5)意动用法
①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隔离天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把患传染病的人、畜和健康的人、畜分开,避免接触。
(3)直走咸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而气候不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5)韩魏之经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务。
(6)齐楚之精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精华;出类拔萃的人。
①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___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_______③彼一见秦王_______________④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⑤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
(2)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______②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③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________
(3)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_______________②士大夫之族_______________③族庖月更刀_______________④云气不待族而雨_______________
(4)缦
①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②缦立远视_______________
(5)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_______________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_______________
(6)使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_______________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
(7)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_______________③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__
(8)之
①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_______________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______________③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______
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②成以其小,劣之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④细疏其能⑤成然之⑥益奇之⑦自名“蟹壳青”⑧昂其直,居为奇货
A.①/②⑤⑥/③⑧/④⑦ | B.①④/②⑥/③⑤⑧/⑦ |
C.①⑤⑦/②⑥/③⑧/④ | D.①/②④⑤⑥/③⑧/⑦ |
A.吾每念,常痛于骨髓(痛恨) 既祖,取道(祖先)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顾不知计所出耳(只是,不过) |
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于是,就) 血濡缕(沾湿)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顺序) 列坐其次(水边) |
C.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北邀当国者相见(主持,掌管)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自可断来信(信件) |
D.汝幸而偶我(婚配) 英才盖世(超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