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韩企先,燕京人。九世祖知古,仕辽为中书令,徙居柳城,世贵显。
乾统间,企先中进士第,回翔不振。都统杲定中京,擢枢密副都承旨,稍迁转运使。宗翰为都统经略山西,表署西京留守。天会六年,刘彦宗薨,企先代之,知枢密院事。七年,迁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
初,太祖定燕京,始用汉官宰相赏左企弓等,置中书省、枢密院于广宁府,而朝廷宰相自用女直官号。太宗初年,无所改更。及张敦固伏诛,移置中书、枢密于平州,蔡靖以燕山降,移置燕京,凡汉地选授调发租税皆承制行之。故自刘彦宗及企先辈,官为宰相,其职大抵如此。宗干当国,劝太宗改女直旧制,用汉官制度,天会四年,始定官制,立尚书省以下诸司府寺。
十二年,以企先为尚书右丞相,召至上京。入见,太宗甚惊异曰:“朕畴昔尝梦此人,今果见之。”于是,方议礼制度,损益旧章。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企先为相,每欲为官择人,专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责任。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阙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翰、宗干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皇统元年,封濮王。六年,薨,年六十五。正隆二年,例降封齐国公。
十年,司空李德固孙引庆求袭其祖猛安,世宗曰:“德固无功,其猛安且阙之。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他不及也。”十一年,将图功臣像于衍庆宫,上曰:“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关决大政,与大臣谋议,不使外人知之,由是无人能知其功。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十五年,谥简懿。
(选自《金史》,有删改)
(注)①杲:完颜杲,金朝开国功臣。②宗翰:完颜宗翰,金朝开国功臣。③左企弓:人名,辽时进士。④宗干:完颜宗干,金朝大臣。⑤猛安:一种官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
(2)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玉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注)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推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使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

(选自《金史·韩玉传》,有改动)

(注)勤王:指当君王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去救援王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B.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C.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D.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指表字。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B.辞赋,在本文中指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C.大安,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历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檄,檄文。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玉文采出众。他奉旨起草文书可一日百篇,且一气呵成,不用修改;撰写的《元勋传》,连章宗都赞叹不已。
B.韩玉战功显赫。大安三年,西夏人围攻都城,韩玉受命招兵,十天时间就招了一万人,率军击败西夏军队,缴获牛马千余头,敌人最终连夜撤退。
C.韩玉率军与西夏人作战大获全胜,功不可没,但遭到掌权者的嫉妒。
D.韩玉蒙冤而死。华州人李公直举兵谋反被杀,李公直曾写信给韩玉,而韩玉并不知道,此信被安抚司获得,怀疑韩玉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
(2)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欺以缓师。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既破永昌,遂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天会六年,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畏而人安之。十五年,加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天眷初,同签会宁牧。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国公,改同知燕京留守。魏王道济出守中京,以桢为同判,俄改行台平章政事,为西京留守,封任国公。是时,奚等军民皆南徙,谋克别术者因之啸聚为盗。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贼平,封河内郡王。

(有改动)

(1)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
(2)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讳晟,世祖第四子,太祖母弟也。收国①元年十月,命为谙班勃极烈②。太祖征伐,常居守。天辅五年,赐诏曰:“汝惟朕之母弟,义均一体,是用汝贰我国政。凡军事违者,阅实其罪,从宜处之。其余事无大小,一依本朝旧制。”
天辅七年八月戊申,太祖崩。国论勃极烈③杲、宗干率宗亲百宫请正帝位,不许,固请,亦不许。宗干率诸弟以赭袍被体,置玺怀中。丙辰,即皇帝位。改天辅七年为天会元年
十一月己卯,诏女直人,先有附于辽,今复虏获者,悉从其所欲居而复之。其奴婢部曲,昔虽逃背,今能复归者,并听为民。
三年七月壬申,禁内外官、宗室毋私役百姓。诏权势之家毋买贫民为奴。其胁买者一人偿十五人,诈买者一人偿二人,皆杖一百。
八月癸卯,斡鲁以辽主至京师。甲辰,告于太祖庙。丙午,辽主延禧入见,降封海滨王。
十二月庚辰,诏曰:“朕惟国家,四境虽远而兵革未息,田野虽广而畎亩未辟,百工略备而禄秩未均,方贡仅修而宾馆未赡。是皆出乎民力,苟不务本业而抑游手,欲上下皆足,其可得乎?其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
六年七月乙巳,宋主遣使奉表请和,以宋二庶人赴上京。八月丁丑,以宋二庶人素服见太祖庙,封其父昏德公、子重昏侯
十年四月庚午,以太祖孙亶为谙班勃极烈,皇子宗磐为国论忽鲁勃极烈。
十三年正月己巳,上崩于明德宫,年六十一。庚午,谙班勃极烈即皇帝位于柩前。上尊谥曰文烈皇帝,庙号太宗。乙酉,葬和陵。
赞曰:天辅草创,未遑礼乐之事。太宗以斜也、宗干知国政,以宗翰、宗望总戎事。既灭辽举宋,即议礼制度,治历明时,缵以武功,述以文事,经国规摹,至是始定。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瑽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节选自《金史·太宗本纪》)
注:①收国:金太祖年号;②班勃授烈;皇帝的继承人;③国论勃极烈:国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璇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B.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瓚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C.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璇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D.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璇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戊申”,我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用来纪年,但是不可以纪月、纪时。
B.“改天辅七年为天会元年”,这是皇帝年号的改变。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昏德公”“重昏侯”,金人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俘虏后取的侮辱性封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宋史称之为“靖康之耻”“靖康之难”。
D.“赞曰”,最早出自班固的《汉书》,史评开始以“赞曰”的形式出现,它在纪、志、传的结尾都有一段评述性文字,并以“赞曰”开头,其作用与《史记》的“太史公曰”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完颜晟本是太祖的同母胞弟,又是太祖的主要助手和皇位继承人,在太祖驾崩后经宗亲及百官的再三请求才继皇位。
B.太宗劝稼穑,轻徭役,以恢复农业生产。下令禁止百官宗室私役百姓,禁买贫民为奴。违者除了赔偿还要受杖刑。
C.太宗知人善任,灭辽降宋,逐步建立完善金朝的各种制度,奠定了金王朝的立国规模。
D.太宗晚年改变金朝兄终弟及旧制,以金太祖裔孙完颜亶任谙班勃极烈(储嗣),使太祖后世不失正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惟朕之母弟,义均一体,是用汝贰我国政。
②诏女真人,先有附于辽,今复虏获者,悉从其所欲居而复之。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徒单恭传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③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定哥死无子,以季弟之子查剌为后。斜也谋取其兄家财,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兀鲁尝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挞与兀鲁不和,乃谮兀鲁于海陵后徒单氏曰:“兀鲁怨上杀其兄宗敏,有怨望语。”会韩王亨改广宁尹,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海陵使萧裕鞫之,忽挞得幸于徒单后,左验皆不敢言,遂杀兀鲁,斜也因而尽夺查剌家财。大定间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复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再进太师,封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从海陵猎于顺州。方猎,闻斜也薨,即日罢猎,临其丧,亲为择葬地,遣使营治。及葬,赐辒辌车,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赐谥曰忠。正隆间,改封赵国王,再进齐国公。

选自《金史·徒单恭传》(卷一二○)

注释:①秉德:即完颜秉德。②海陵:即海陵王完颜亮。③鞫:立案调查。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不相能者:与他不和的人。
B.臣逮事康宗逮事:逮捕伏侍。
C.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不相能:心意不相投合。
D.会韩王亨改广宁尹会:恰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当以金铸之斜也以赃免
B.由是复用为会宁牧斜也为相
C.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
D.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
②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
③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若虚,字从之,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元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列传第六十四文艺下》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   用:任用。
B.人或少忤你     忤:触犯,冒犯。
C.众议属二君     属:交付,委托。
D.不果立也。     果:实现。
【小题2】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判官”,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官名,始于隋朝。至唐,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均置判官,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唐宋元明清各州府均设置判官。
B.“哀宗”即金哀宗完颜守绪,金国第九位皇帝。“哀”是谥号,像“成、桓、昭、穆、景、明”一样表示对皇帝的褒奖和同情。
C.《滹南遗老》书名是以作者的名号来命名的,因为作者自称“滹南遗老”;古代有些著作以官名来命名,如《杜工部集》;也有以郡望来命名的,如《韩昌黎集》。
D.“尚书省”,古代官僚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若虚从小就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进入仕途后,爱护百姓,深受百姓欢迎和爱戴,以至他离任时百姓们都依依不舍。
B.崔立发动兵变,一些小人就附和他,请王若虚为崔立写功德碑文,王若虚坚守人格,誓死不从,直接回绝了翟奕的无耻要求。
C.翟奕等人仗恃崔立的势力作威作福,人们稍微有不合他心意的地方,马上就被他罗织罪名加以屠杀,因此王若虚也作好了死的准备。
D.金朝灭亡后,王若虚穿着百姓的衣服回到镇阳,在和好朋友东游泰山的时候,发现这里风景美丽,于是支开自己的儿子,自己在山石上瞑目而逝。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
(2)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
(3)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仲诲字子忠,大兴宛平人。皇统初,以宰相子授忠勇校尉。九年,赐进士第,除应奉翰林文字。海陵严暴,臣下应对多失次。尝以时政访问在朝官,仲诲从容敷奏,无惧色。海陵称赏之。贞元初,丁父忧,起复翰林修撰。大定二年,迁待制,寻兼修起居注、左补阙。
三年,诏仲诲与左司员外郎蒲察蒲速越廉问所过州县,仲诲等还奏状,诏玉田县令李方进一阶,顺州知法、权密云县事王宗永擢密云县尉,顺州司候张璘、密云县尉石抹乌者皆免去。丁母忧,起复太子右谕德,迁翰林直学士、改棣州防御使。厌次县捕得强盗数十人,诣州欲以全获希赏。仲诲疑其有冤,缓其狱。同僚曰:“县境多盗,请置之法,以惩其余。”仲诲乃择老稚者先释之。未几,乃获真盗。
入为礼部侍郎兼左谕德,迁太子詹事兼左谏议大夫。上曰:“东宫官属,尤当选用正人,如行检不修及不称位者,具以名闻。”又曰:“东宫讲书或论议间,当以孝俭德行正身之事告之。”顷之,东宫请增牧人及张设什用,上谓仲诲曰:“太子生于富贵,每教之恭俭。朕服御未尝妄有增益,卿以此意谕之。”改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宋国岁元使,宋主欲变亲起接书之仪,遣馆伴王抃来议,曲辨强说,欲要以必从。仲诲曰:“使臣奉命远来修好固欲成礼而信约所载非使臣辄敢变更公等宋国腹心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往复再三,竟用旧仪,亲起接书成礼而还。复为太子詹事,迁吏部尚书,转太子少师兼御史中丞。坐失纠举大长公主事,与侍御史李瑜各削一阶。仲诲前后为东宫官且十五年,多进规戒,显宗特加礼敬。大定十九年,卒。
仲诲立朝峻整,容色庄重,世宗尝曰:“朕见刘仲诲尝若将切谏者。”其以刚严见知如此。
——选自《金史卷•列传第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臣奉命远来/修好固/欲成礼/而信约所载/非使臣辄敢变更/公等宋国腹心/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
B.使臣奉命/远来修好/固欲成礼/而信约所载/非使臣辄敢变更/公等宋国腹心/毋侥幸一时/失大国
C.使臣奉命/远来修好/固欲成礼而信/约所载非使/臣辄敢变更/公等宋国腹心/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
D.使臣奉命/远来修好/固欲成礼/而信约所载/非使臣辄敢变更/公等宋国腹心/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进士第是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后妃日常的言行录,负责起居注的官员随侍宫内,记录的内容很广泛。
C.服御既可指驾驭车马,也可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的物品。在本文中应该取后者之意。
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常用“祖”或“宗”字。文中“世宗”就是皇帝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仲诲出身名门,怀有真才实学。他被授予应奉翰林文字一职。因为应对得体,受到海陵王的称赞欣赏。
B.刘仲诲为官清正,体恤百姓。他没有将厌次县抓捕的强盗全部绳之以法,而是释放了老年人和孩子,最后抓住了真正的强盗。
C.刘仲诲任职东宫多年,始终尽职尽责。他多次向太子进献规劝告诫,世宗用合于礼仪的举动对他表示特别的尊崇。
D.刘仲诲为官严肃庄重,个性刚强严峻。他担任宋国岁元使时,始终坚持金国的立场,驳回了宋的请求,圆满完成出使的任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海陵严暴,臣下应对多失次。尝以时政访问在朝官,仲诲从容敷奏,无惧色。
(2)东宫官属,尤当选用正人,如行检不修及不称位者,具以名闻。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企先,燕京人。九世祖知古,仕辽为中书令.徙居柳城,世贵显。
乾统间,企先中进士第,回翔不振。都统杲定中京,擢枢密副都承旨,稍迁转运使。宗斡为都统经略山西,表署西京留守。天会六年,刘彦宗薨,企先代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七年,迁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
十二年,以企先为尚书右丞相,召至上京。入见,太宗甚惊异日:“朕畴昔尝梦此人,今果见之。”于是,方议礼制度,损益旧章。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企先为相,每欲为官择人,专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责任。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皇统元年,封濮王。六年,薨,年六十五。正隆二年,例降封齐国公。大定八年,配享太宗庙廷。
十年,司空李德固孙引庆求袭其祖猛安,世宗日:“德目无功,其猛安且缺之。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他不及也。”十一年,将图功臣像于衍庆宫,上日:“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关决大政,与大臣谋议,不使外人知之,由是无人能知其功。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十五年,谥“简懿”。
(节选自《金史·韩企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B.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C.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D.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始设于汉朝。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
B.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左迁”指降低官职,“右迁”指升任官职。
C.薨,古代专称诸侯死去。古人对死的称谓各不相同:天子死日崩,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戍人日死。
D.谥,古代历史上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死后,朝廷所加的带有褒义评价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企先在乾统年间考中进士后,并没有被及时任命官职。都统完颜杲平定中京的时候,提拔韩企先,开启了韩企先的仕途生活。
B.天会六年,韩企先代替刘彦宗任职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第二年,被提拔为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为楚国公。
C.金世宗拒绝了李引庆继承其祖父爵号的请求,他认为汉人宰相只有韩企先最为贤明,无人能比,就把猛安爵号封给了韩企先。
D.韩企先在金朝为官的时候,制定典章制度,决断国家大事,从不刚愎自用,都与大臣们商议,集思广益,金世宗非常敬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完颜阿骨打,讳旻,世祖第二子也。幼时与群儿戏,力兼数辈,举止端重,世祖尤爱之。世祖与腊碚、麻产战于野鹊水,世祖被四创,疾困,坐太祖于膝,循其发而抚之,曰:“此儿长大,吾复何忧?”十岁,好弓矢。甫成童,即善射。一日,辽使坐府中,顾见太祖手持弓矢,使射群乌,连三发皆中。辽使矍然曰:“奇男子也!”太祖尝宴纥石烈部活离罕家,散步门外,南望高阜,使众射之,皆不能至。太祖一发过之,度所至逾三百二十步。宗室谩都诃最善射远,其不及者犹百步也。天德三年,立射碑以识焉。
康宗七年,岁不登,民多流莩,强者转而为盗。欢都等欲重其法为盗者皆杀之太祖曰以财杀人不可财者人所致也。遂减盗贼征偿法为征三倍。民间多逋负,卖妻子不能偿,康宗与官属会议,太祖在外庭以帛系杖端,麾其众,令曰:“今贫者不能自活,卖妻子以偿债。骨肉之爱,人心所同。自今三年勿征,过三年徐图之。”众皆听令,闻者感泣,自是远近归心焉。
辽使阿息保来,曰;“何以不告丧?“太祖曰:“有丧不能吊,而乃以为罪乎?”他日,阿息保复来,径骑至康宗殡所,阅赗马,欲取之。太祖怒,将杀之,宗雄谏而止。既而辽命久不至,辽主好畋猎,淫酗,怠于政事,四方奏事,往往不见省。
二年甲午六月,太祖至江西,辽使使来致袭节度之命。初,辽每岁遣使市名鹰海东青于海上,道出境内,使者贪纵,征索无艺,公私厌苦之。康宗尝以不遣阿疏为言,稍拒其使者。太祖嗣节度,亦遣蒲家奴往索阿疏,故常以此二者为言,终至于灭辽然后已。
将至辽界,先使宗干督士卒夷堑,既度遇勃海军攻我左翼七谋克,众少却,敌兵直犯中军,斜也出战,哲垤先驱,大祖曰:“战不可易也,”遺宗干止之。宗干驰出斜也前,控止哲垤马,斜也遂与俱还。敌人从之,耶律谢十坠马,辽人前救,太祖射教者毙。并相谢十中之。有骑突前,又射之,彻紮洞胸,谢十拔箭走,追射之,中其背,饮失之半,债而死,获所乘马,宗干与数骑陷辽军中,太祖救之,免宵战。或自傍射之,失拂于颡。太祖顾见射者,一失而毙。谓将士曰:“尽敌而止。”众从之,勇气自倍,敌大奔,相践死者十七八。
(注)①腊碚、麻产:活刺浑水诃邻乡纥石烈部人,曾侵掠野居女直,②活离罕:《金文·语》“活离罕,羔。”此为女真语中以动物名为姓的一例,③康宗:金康宗完颜乌雅束(1061年-1113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兄,④欢都(公元1051-1113),完颜部人,⑤赗:助人办丧事的财物,都勃极烈:金国官名,实际上是大首长,即金国首领,⑥债:仆倒。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时与群儿戏,力兼数辈     兼:同时抵挡
B.十岁,好弓矢,甫成童,即善射 甫:刚刚
C.岁不登,民多流享  登:粮食成熟
D.太相曰;“战不可易也。”   易:轻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德三年,立射碑以识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今贫者不能自活,卖妻子以偿债/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C.太祖怒,将杀之,宗雄谏而止/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D.世祖与腊碚,麻产战于野鹊水/冰水,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题3】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欢都等欲重/其法为盗者皆杀之/太祖曰/以财杀人不可/财者人所致也。
B.欢都等欲重其法/为盗者皆杀之/太祖曰/以财杀人/不可财者人所致也。
C.欢都等欲重/其法为盗者皆杀之/太祖曰/以财杀人不可/财者人所致也。
D.欢都等欲重其法/为盗者皆杀之/太祖曰/以财杀人/不可/财者/人所致也。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现了完颜阿骨打勇武及惜民的一组是
A.幼时与群儿戏,力兼数辈/今贫者不能自活,卖妻子以偿债。
B.太祖射救者毙。并射谢十中之/以不遣阿疏为言,稍拒其使者。
C.太祖一发过之,度所至逾三百二十步/骨肉之爱,人心所同。自今三年勿征,过三年徐图之。
D.有丧不能吊,而乃以为罪乎?/遂减盗贼征偿法为征三倍。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阿骨打曾经宴请纥石烈部的活离罕全家,在门外散步,往南望见一座高高的土山,众人射箭,都射不到山那里。
B.主修《金史》的元朝军事家、政治家脱脱曾评价完颜阿骨打:“非武元之英略,不足以开九帝之业,非大定之仁政,不足以固百年之基。”本文中对待盗贼及贫者的态度即是其仁政的证明。
C.辽国每年遣派使者在海上购买叫“海东青”的名鹰,来往均要路经境内,使者贪婪放纵,征收索要没有限度,公署或个人对他们的刁难十分厌恶。
D.在攻辽的战争中,完颜阿骨打表现勇猛彪悍,共射死三人,射伤一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语言鼓舞了士气,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完颜勖,字勉道。本名乌野,穆宗第五子。好学问,国人呼为秀才。年十六,从太祖攻宁江州,从宗望袭辽主于石辇铎。太宗嗣位,自军中召还,与谋政事。宗翰、宗望定汴州,受宋帝降。太宗使勖就军中往劳之。宗翰等问其所欲。曰:“惟好书耳。”载数车而还。
天会六年,诏书求访祖宗遗事,以备国史,命勖与耶律迪越掌之。勖等采摭遗言旧事,自始祖以下十帝,综为三卷。凡与契丹往来及征伐诸部,其间诈谋诡计,一无所隐。事有详有略,咸得其实。十五年,为尚书左丞加镇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预平宗磐之难,赐与甚多,加仪同三司,以“皇叔祖”字冠其衔。勖皆力辞不受。
皇统元年,撰定熙宗尊号册文。上召勖饮于便殿,以玉带赐之。所撰《祖宗实录》成,凡三卷,进入,上焚香立受之,赏赉有差。制诏左丞勖、平章政事弈职俸外别给二品亲王俸傔。旧制,皇兄弟、皇子为亲王给二品俸。宗室封一字王者给三品俸,勖等别给亲王俸,皆异数也。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熙宗猎于海岛,三日之间,亲射五虎获之。勖献《东狩射虎赋》,上悦,赐以佩刀、玉带、良马。能以契丹字为诗文,凡游宴有可言者,辄作诗以见意。时上日与近臣酣饮,或继以夜,莫能谏之。勖上疏谏,乃为止酒。进拜左丞相,兼侍中、监修如故。八年,奏上《太祖实录》二十卷,赐黄金八十两。出领行台尚书省事,召拜太保,领三省、领行台如故,封鲁国王。
勖刚正寡言。海陵方用事,朝臣多附之者。一日,大臣会议,海陵后至,勖面责之曰: “吾年五十余,犹不敢后,尔少年强健,肪敢如此。”海陵跪谢。九年,进拜太师,进封汉国王。海陵篡立,加恩大臣以收人望,封秦汉国王,领三省、监修如故。及宗本无罪诛,勖髭鬓顿白,因上表请老。海陵不许,赐以玉带,优诏谕之。有大事令宰臣就第商议,入朝不拜。勖遂称疾笃不言,表请愈切,海陵不怿,从之。以本官致仕,进封周宋国王。正隆元年,与宗室俱迁中都。二年,例降封金源郡王。薨,年五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
B.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
C.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
D.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别称茂才。汉以来成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文中指学校生员。
B.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三省,即三省制度,始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辽沿用。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勖治学严谨。修撰国史,采集撷取流传的遗言旧事,自金始祖以下十位皇帝的事迹,综合编写为三卷。记事有详有略,都符合真实情况。
B.完颜勖深受皇帝器重。熙宗在海岛打猎时,每日与近臣酣饮,有时甚至日以继夜,没有人能够劝谏他。完颜勖上书劝谏,皇上才停止这样饮酒。
C.完颜勖耿直忠君。出任尚书左丞时,因平息了宗磐之难,太宗赐与他仪同三司,并以“皇叔祖”三字冠其衔,但是完颜勖只接受了前者。
D.完颜勖刚正寡言。大臣会议时,海陵后到,完颜勖当面指责他,海陵只好跪下道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撰《祖宗实录》成,凡三卷,进入,上焚香立受之,赏赉有差。
(2)勖遂称疾笃不言,表请愈切,海陵不怿,从之。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