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③调节储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小题1】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 B.滥伐森林 | C.全球气候变暖 | D.湿地面积缩小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③调节储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A.④⑤⑥ | B.①③⑤ | C.①②③ | D.②④⑥ |
探究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读长江流域图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图回答下面问题.

(1)甲、乙地区虽然纬度相当,但两地气温在同一季节却出现了20℃的温差,请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在甲地区考察,发现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很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运用地理知识,说出该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3)近年来,L河段泥沙淤积严重,请分析原因.
(4)乙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其得益于河流的影响,试分析长江为“鱼米之乡”的发展提供哪些优势条件?
(5)长江三角洲人口≥500万的城市有上海、南京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模庞大,各城市虽然相距较远,但是借助 ,实现了同城效应.

(1)甲、乙地区虽然纬度相当,但两地气温在同一季节却出现了20℃的温差,请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在甲地区考察,发现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很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运用地理知识,说出该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3)近年来,L河段泥沙淤积严重,请分析原因.
(4)乙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其得益于河流的影响,试分析长江为“鱼米之乡”的发展提供哪些优势条件?
(5)长江三角洲人口≥500万的城市有上海、南京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模庞大,各城市虽然相距较远,但是借助 ,实现了同城效应.
读“青藏地区图”,回答问题.

(1)A山脉是__,位于B城市的著名佛教建筑是__.
(2)青藏地区大部分区域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有限的农耕区局限于少数河谷地带(如C河所在__谷地).分析青藏地区种植业仅分布在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3)青藏地区农作物一般贮藏器官特别发达,单株生产力高.如春小麦单产为985千克/亩,马铃薯一个重0.5﹣1千克.请解释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
(4)图中D所在的阴影区域是__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给该地区带来的重要影响有__(双项选择)
(5)当地居民建议政府发展西藏地区的旅游业,但有的专家赞成,有的专家反对,请你提出赞成和反对的原因_____________.

(1)A山脉是__,位于B城市的著名佛教建筑是__.
(2)青藏地区大部分区域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有限的农耕区局限于少数河谷地带(如C河所在__谷地).分析青藏地区种植业仅分布在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3)青藏地区农作物一般贮藏器官特别发达,单株生产力高.如春小麦单产为985千克/亩,马铃薯一个重0.5﹣1千克.请解释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
(4)图中D所在的阴影区域是__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给该地区带来的重要影响有__(双项选择)
A.水土流失加剧 | B.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
C.冰川逐年萎缩 | D.野生动物锐减 |
下列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有关问题。下列有关“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
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腹地 |
C.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 |
D.三江是怒江、澜沧江、长江 |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海省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密集、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这里也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对全国、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立方米,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这一地区.
材料二: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口出现历史上首次断流,专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黄河源头乃至三江源地区生态全面恶化的重要标志.黄河断流、湖泊干涸、雪线上升、冰川崩塌、草场退化等一系列迹象表明:黄河源生态全面告急!材料三:2000年5月,国家在此建立了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1月24日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三江源”即哪三江之源?______.
(2)为什么称“三江源”为“中华水塔”?______.
(3)“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主要有哪些表现?______.
材料一:青海省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密集、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这里也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对全国、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立方米,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这一地区.
材料二: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口出现历史上首次断流,专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黄河源头乃至三江源地区生态全面恶化的重要标志.黄河断流、湖泊干涸、雪线上升、冰川崩塌、草场退化等一系列迹象表明:黄河源生态全面告急!材料三:2000年5月,国家在此建立了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1月24日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三江源”即哪三江之源?______.
(2)为什么称“三江源”为“中华水塔”?______.
(3)“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主要有哪些表现?_____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如图中方框表示的是该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______.
(3)关于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草场资源不足,加上过度放牧,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
B.长期种地养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大幅下降
C.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气温低牧草矮小,畜牧能力低
(4)青藏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5)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再加上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本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为重建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______(任写两点即可).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如图中方框表示的是该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______.
(3)关于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草场资源不足,加上过度放牧,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
B.长期种地养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大幅下降
C.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气温低牧草矮小,畜牧能力低
(4)青藏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5)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再加上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本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为重建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______(任写两点即可).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对其现状描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面积增加 |
B.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增多 |
C.不存在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
D.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现象 |
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人为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②过度放牧 ③乱采滥挖
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②过度放牧 ③乱采滥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 |
读三江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2)1997年至1999年,黄河源头连续三年出现断流,试分析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原因?
(3)要改变黄河源头断流的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三江源地区农业的特色是什么?分析原因。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2)1997年至1999年,黄河源头连续三年出现断流,试分析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原因?
(3)要改变黄河源头断流的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三江源地区农业的特色是什么?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