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和地图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 从世界看中国
- 中国的自然环境
- 中国的自然资源
- 中国的经济发展
- 中国的地理差异
- 认识省际区域
- +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
- 北京
- 香港和澳门
- 台湾省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陕西省
- 贵州省
- 山东省
- 认识省内区域
- 中国的地位与责任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说明北京是全国的( )
A.政治中心 | B.文化中心 | C.国际交往中心 | D.经济中心 |
要把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城区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 B.加强内蒙古高原的植被保护 |
C.大量开采地下水 | D.加大城市建筑物密度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易遭流水侵蚀,石灰岩质地坚硬,成土过程缓慢,山高坡陡,气候暖湿,降水集中,加上滥垦乱伐,造成了严重的土地石漠化现象.石漠化山区存在水源不足、经济困难、灾害频发、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为了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贵州人民探索出了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中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中种粮收谷子”。

(1)根据材料和如图可知,贵州省面临着严重的土地________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
(2)“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这句话中,梯田发挥的生态作用是(____)。
(3)“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近年来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请列举一个贵州省以“红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景点________。
贵州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易遭流水侵蚀,石灰岩质地坚硬,成土过程缓慢,山高坡陡,气候暖湿,降水集中,加上滥垦乱伐,造成了严重的土地石漠化现象.石漠化山区存在水源不足、经济困难、灾害频发、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为了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贵州人民探索出了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中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中种粮收谷子”。

(1)根据材料和如图可知,贵州省面临着严重的土地________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
(2)“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这句话中,梯田发挥的生态作用是(____)。
A.种粮![]() |
B.放牧![]() |
C.观光![]() |
D.保持水土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被誉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已正式启动,这是我国跨入新世纪后的第一个重大工程。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9个省市区,最终到达上海市,全长4200千米。管道有平行的两条,直径各1.5米,每条年输天然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
材料二:西气东输管道线路图

(1)关于主干管道沿线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①主干管道经过我国的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②三次跨越黄河干流
③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第一、二、三级阶梯
④沿途经过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区
(2)你认为“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各写两方面即可)西部:_______东部:_______。
材料一:被誉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已正式启动,这是我国跨入新世纪后的第一个重大工程。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9个省市区,最终到达上海市,全长4200千米。管道有平行的两条,直径各1.5米,每条年输天然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
材料二:西气东输管道线路图

(1)关于主干管道沿线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①主干管道经过我国的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②三次跨越黄河干流
③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第一、二、三级阶梯
④沿途经过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东北平原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B.北京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有故宫、天坛、鸟巢、颐和园、长城 |
C.北京的沙尘天气在增加,淡水资源在减少,流动人口也在减少 |
D.适合在北京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 |
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下列对其优势互补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资金
②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众多廉价劳动力
③香港为祖国内地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
④香港为祖国内地提供技术、管理经验
①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资金
②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众多廉价劳动力
③香港为祖国内地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
④香港为祖国内地提供技术、管理经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