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上图,完成表格。
(2)港珠澳大桥连接了珠江口东侧的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和西侧的珠海及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大桥的通车促进了三地的经济联系。
(3)请从下列词条中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共同优势条件挑选出来__________。(填序号)
①南方地区 ②临海,交通便利③河网密布 ④城市密集⑤平原为主 ⑥水热充足 ⑦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1)读上图,完成表格。
| 濒临的海洋 | 区域内的大河 | 临近的工业基地 |
长江三角洲 | 黄海、东海 | | |
珠江三角洲 | | |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
(2)港珠澳大桥连接了珠江口东侧的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和西侧的珠海及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大桥的通车促进了三地的经济联系。
(3)请从下列词条中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共同优势条件挑选出来__________。(填序号)
①南方地区 ②临海,交通便利③河网密布 ④城市密集⑤平原为主 ⑥水热充足 ⑦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珠港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读该桥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港珠澳大桥跨海逾35千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这里的“海”是指
【小题2】修建港珠澳大桥的意义包括
①极大缩短两岸车程
②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
③促进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长期繁荣稳定
④加强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的联系

【小题1】港珠澳大桥跨海逾35千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这里的“海”是指
A.渤海 | B.黄海 | C.东海 | D.南海 |
①极大缩短两岸车程
②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
③促进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长期繁荣稳定
④加强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的联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粵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粵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升级,粵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2018年7月1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囯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小题1】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范围包括广东省中南部和香港、澳门 |
B.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
C.南临东海 |
D.北接湖南和江西 |
①全免费全覆盖的Wifi
②海陆空交通便捷
③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强大
④有香港、澳门发展经验可借鉴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
B.巩固了广州市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C.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
D.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
①建材行业 ②信息产业 ③物流业 ④旅游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特别行政区A的名称:______;甲所在地的省区的简称是:_____。
(2)港珠澳大桥在两个人工岛之间修建海底隧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该桥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
(3)每年春节过后,广西有许多农民工往甲地务工,主要原因是甲地________。
(4)特别行政区A、B面积狭小,人口密集。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特别行政区A的名称:______;甲所在地的省区的简称是:_____。
(2)港珠澳大桥在两个人工岛之间修建海底隧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该桥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
(3)每年春节过后,广西有许多农民工往甲地务工,主要原因是甲地________。
(4)特别行政区A、B面积狭小,人口密集。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大湾区都位于( )
【小题2】下列对四大湾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1】四大湾区都位于( )
A.北半球 | B.南半球 |
C.东半球 | D.西半球 |
A.东京湾区位于关东平原,优良港湾众多,经济发达 |
B.纽约湾区位于美国东北部,濒临大西洋,交通便利 |
C.粤港澳湾区有“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
D.旧金山湾区科技力量雄厚,是“世界硅谷“所在地 |
读图文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我国的________特别行政区。铁路线①是________线。
(2)澳门面积狭小,扩展土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是澳门的经济支柱,其游客主要来自亚太地区。
(3)珠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是________海。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A.毗邻港澳,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B.煤铁资源丰富
C.是沿海经济开发区.有政策优势
D.是著名的侨乡
(5)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粤港澳三地倾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最主要目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A.缓解交通拥堵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C.降低劳动力成本
D.促进粤港澳深度合作
材料—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人员往来一直很频繁,早期主要是探亲访友,现在则主要是商务往来与旅游。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

(1)图中A是我国的________特别行政区。铁路线①是________线。
(2)澳门面积狭小,扩展土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是澳门的经济支柱,其游客主要来自亚太地区。
(3)珠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是________海。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A.毗邻港澳,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B.煤铁资源丰富
C.是沿海经济开发区.有政策优势
D.是著名的侨乡
(5)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粤港澳三地倾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最主要目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A.缓解交通拥堵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C.降低劳动力成本
D.促进粤港澳深度合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和相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2)下面四图中,可以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

(3)珠江三角洲拥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试列举两例。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5)简要说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对三地经济交往的作用。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有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这里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
(2)下面四图中,可以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

(3)珠江三角洲拥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试列举两例。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5)简要说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对三地经济交往的作用。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区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河流:①__________________,海洋:②_________________,城市:③_____________,铁路⑥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B______________。
(2)A地区长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_。
(3)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型经济,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地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
(4)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优势互补,试说明两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珠江三角洲:_____________;香港:________________。

(1)写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河流:①__________________,海洋:②_________________,城市:③_____________,铁路⑥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B______________。
(2)A地区长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_。
(3)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型经济,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地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
(4)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优势互补,试说明两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珠江三角洲:_____________;香港:________________。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他就像中华之龙,游弋海上,跨越五千年中华文明,展现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卓越风采。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大桥所连接的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港珠澳大桥并非全程都在海面上,在中部有相当长一段是海底隧道,这主要是为了

【小题1】关于大桥所连接的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包括2个特别行政区与一个自治区 |
B.连接了香港、澳门与广东 |
C.包括1个特别行政区与两个省 |
D.连接了香港、澳门与广西 |
A.方便大型轮船通行 | B.缩短通行距离 |
C.避开台风的威胁 | D.使旅客有多种风景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