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
B.水乡古镇:周庄、乌镇
C.丝绸名绣:湘绣、蜀绣
D.铁路线:京沪线、沪杭线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的是 (  )
A.上海B.南京C.杭州D.武汉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资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重要的金融中心,最大的商业中心,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材料二 小刚家住江苏昆山,在上海一家科研单位工作。小刚的家离单位虽然有较远的距离,但小刚每天乘坐高铁上下班很是方便。小刚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上海周边的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由于交通发达,周末,小刚有时带领家人到周围苏州园林、杭州西湖、水乡周庄等地游玩,有时到休闲会所听评弹,品茗茶……

(1)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具有什么作用?
(2)小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获得了较多的发展机会,往返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同城市之间,犹如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种社会现象称为什么效应?
(3)产生这种社会效应依托的条件是什么?
当前题号:3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明明暑假和爸爸去我国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旅游, 爸爸画了一张简图给明明。请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到达长江三角洲时,爸爸告诉明明:“这里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下列不能够成为爸爸说法依据的是
A.上海作为该区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
B.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沿江沿海港口众多,高速公路、铁路迅速发展
C.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基础好
D.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西安、洛阳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
【小题2】爸爸说:“咱们第一站去南京,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明明你能找出来吗?”请你帮明明在图中找出来。
A.甲B.乙C.丙D.丁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是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D.东北平原
【小题2】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黑土肥沃,平原广阔B.位于热带,光照充足
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D.黄土疏松肥沃,雨热同期
【小题3】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B.①是东海,位于太平洋边缘
C.连接AB两城市的铁路是京广线D.城市A是南京,B是上海,C是杭州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关于成渝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渝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多发地区
B.成渝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C.成渝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是沿铁路线分布,与河流无关
D.成渝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轻工业中心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我国_______地区。
(2)A、B、C、D四城市中代表上海市的是_______ (填字母)。
(3)B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是_______。
(4)连接A、B两城市的铁路线是_______。
(5)该区是驰名中外的“_______”和“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读“我国长江三角洲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景点不在图示区域的是(  )
A.杭州西湖B.颐和园C.古镇周庄D.东方明珠电视塔
【小题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由图可知,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前提条件是(  )
A.政策B.科技C.交通D.地形
【小题3】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其工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A.水源B.矿产资源C.劳动力D.市场
【小题4】每年端午前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都会举行“划龙舟”比赛纪念屈原,而我国某地区却会在冬季举行“滑龙舟”比赛,该地区可能是(  )
A.西藏拉萨B.四川成都C.云南昆明D.黑龙江哈尔滨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西安等②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③这里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④这里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间“同城效应”主要基于(    )
A.地理位置相近B.经济快速发展C.现代信息技术D.快速交通运输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