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亚洲东北部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与①国在图示区域的界河是 ;②是 (山脉),它是东北平原和 高原的自然分界线.
(2)③工业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就图中信息,简要说明该区域为其发展重工业提供的有利条件.
(3)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是 ,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4)甲地某中学地理获得小组安排同学观测当地连续三日天气状况,观测资料如表.
根据表中资料,描述甲地的天气变化情况.

(1)我国与①国在图示区域的界河是 ;②是 (山脉),它是东北平原和 高原的自然分界线.
(2)③工业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就图中信息,简要说明该区域为其发展重工业提供的有利条件.
(3)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是 ,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4)甲地某中学地理获得小组安排同学观测当地连续三日天气状况,观测资料如表.
日期 | 14 | 15 | 16 |
天气 | ![]() | ![]() | ![]() |
气温 | 9﹣20℃ | 10﹣24℃ | 13﹣25℃ |
风向、风级 | ![]() | ![]() | ![]() |
根据表中资料,描述甲地的天气变化情况.
读 “东北三省位置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
A. B两国分别是
A. 蒙古、朝鲜
B. 俄罗斯、朝鲜
C. 蒙古、韩国
D. 俄罗斯、韩国
【小题2】阴影部分中的重要钢铁工业基地为
【小题3】图中重要海港①濒临的海洋是

【小题1】
A. B两国分别是
A. 蒙古、朝鲜
B. 俄罗斯、朝鲜
C. 蒙古、韩国
D. 俄罗斯、韩国
【小题2】阴影部分中的重要钢铁工业基地为
A.辽中南工业基地 | B.京津唐工业基地 |
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
A.渤海 | B.黄海 | C.东海 | D.南海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山脉以东是____(地形区),以西是____(地形区)。以东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____。
(2)图中①是著名的____平原。目前,我国已经停止开垦该平原,主要目的是____。
(3)每年的四五月份,东北地区还没有进入雨季,而松花江和鸭绿江等河流水量已开始增大,原因是____。
(4)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诞生于图中②____工业基地的大连港,该基地以____(重、轻)工业为主,据图分析其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____、____。

(1)A山脉以东是____(地形区),以西是____(地形区)。以东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____。
(2)图中①是著名的____平原。目前,我国已经停止开垦该平原,主要目的是____。
(3)每年的四五月份,东北地区还没有进入雨季,而松花江和鸭绿江等河流水量已开始增大,原因是____。
(4)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诞生于图中②____工业基地的大连港,该基地以____(重、轻)工业为主,据图分析其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____、____。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地势最低的是
【小题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地势最低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地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 |
B.乙地依托原有的工业基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C.丙地优化草场,重点发展草原畜牧业 |
D.丁地保护天然林区,边采伐边补种 |
关于东北地区工业、交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里煤、铁、石油、森林资源丰富 | B.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
C.是我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 D.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是 ( )
A.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
B.更新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C.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D.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保障工业持续发展 |
读“东北地区和辽中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邻国① 山脉② 省级行政区A
(2)东北三省地形以 和 为主,本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平—— 平原。
(3)东北地区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是著名的 (重/轻)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南临黄海和我国内海B 海。
(4)辽宁省行政中心C城市是 ,它也是本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
(5)下列对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邻国① 山脉② 省级行政区A
(2)东北三省地形以 和 为主,本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平—— 平原。
(3)东北地区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是著名的 (重/轻)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南临黄海和我国内海B 海。
(4)辽宁省行政中心C城市是 ,它也是本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
(5)下列对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靠海地区可发展造船业 |
B.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为后续发展储备充足的资金 |
C.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