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和地图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 从世界看中国
- 中国的自然环境
- 中国的自然资源
- 中国的经济发展
- 中国的地理差异
- + 认识省际区域
- 东北三省
- 黄土高原
- 长江沿江地带
- 珠江三角洲地区
- 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
-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
- 认识省内区域
- 中国的地位与责任
以“前店后厂”模式发展外向型经济著称的南方工业基地是( )
A.京津唐工业基地 | B.宁杭工业基地 |
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 D.辽中南工业基地 |
广珠城际轨道交通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运营,珠江三角洲“一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请结合图回答下题。

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将会( )
①增强广州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影响力
②大幅度分流广深铁路的乘客
③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城市的投资环境
④有利于促进珠海、中山、江门一体化进程。

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将会( )
①增强广州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影响力
②大幅度分流广深铁路的乘客
③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城市的投资环境
④有利于促进珠海、中山、江门一体化进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读珠江三角洲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图

(1)A河是什么河? 该河流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试分析原因?
(2)特别行政区B是 ?该区采取“上天”、“下海”的方式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其原因一是?二是?
(3)B区域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模式是?
(4)读材料二,说出1980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
(5)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你认为其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图

(1)A河是什么河? 该河流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试分析原因?
(2)特别行政区B是 ?该区采取“上天”、“下海”的方式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其原因一是?二是?
(3)B区域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模式是?
(4)读材料二,说出1980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
(5)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你认为其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以旅游业为主 |
B.西双版纳的发展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
C.两个区域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
D.两个区域的经济在我国同属于东部发达地区 |
我国是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状况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图中①②③三地的生态建设活动,合理的是( )


A.①修筑挡土坝,②修筑梯田,③种植优质牧草 |
B.①修筑梯田,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修筑挡土坝 |
C.①开挖鱼塘,②打坝淤地,③种植山杏 |
D.①开挖鱼塘,②种植谷子,③建设人工草场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海拔大多在50米左右;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河汉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大部分为水稻土;无霜期210~270天,农作物一年二熟或三熟。
材料2:长江流域简图。
材料3:近年来,我国正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1)据材料1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
(2)图中三列山脉属于_______走向,其中A为 山脉。说明这种走向的山脉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有何影 。
(3)简述“水能宝库”——长江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所起的带动作用 。

材料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海拔大多在50米左右;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河汉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大部分为水稻土;无霜期210~270天,农作物一年二熟或三熟。
材料2:长江流域简图。
材料3:近年来,我国正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1)据材料1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
(2)图中三列山脉属于_______走向,其中A为 山脉。说明这种走向的山脉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有何影 。
(3)简述“水能宝库”——长江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所起的带动作用 。
下列关于“珠三角”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三角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是中国的“南大门” |
B.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优惠的政策,在珠三角设立了深圳和汕头经济特区 |
C.珠三角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好,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
D.珠三角发展外向型经济,主要是通过从欧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 |
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的最主要优势是()
A.气候温暖湿润,鱼米之乡 |
B.著名的侨乡,位置优越 |
C.劳动力丰富,工资高 |
D.矿产资源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