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和地图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 从世界看中国
- 中国的自然环境
- 中国的自然资源
- 中国的经济发展
- 中国的地理差异
- + 认识省际区域
- 东北三省
- 黄土高原
- 长江沿江地带
- 珠江三角洲地区
- 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
-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
- 认识省内区域
- 中国的地位与责任
读北方地区相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被称为________。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工业基地。
(2)A处地形区是________,当地典型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请简要分析该地形区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原因: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3)首都北京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请写出一个北京的世界遗产________。

(1)东北三省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被称为________。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工业基地。
(2)A处地形区是________,当地典型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请简要分析该地形区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原因: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3)首都北京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请写出一个北京的世界遗产________。
黑龙江北部山区的人口密度( )
A.在10人/千米2以下 | B.在10~100人/千米2之间 |
C.在100~400人/千米2之间 | D.在400人/千米2以上 |
读图“我国东北三省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地形以 ________ 为主.
(2)东北三省气候特点是 ________ ,在此条件下发育了肥沃的土族,被称为“ ________ ”,农作物的熟制是 ________ ,是我国 ________ 程度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三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 ________ .其依靠丰富的资源,发展成为我国________ 基地.
(4)我国重要的造船工业中心A城市是________ .

(1)东北三省地形以 ________ 为主.
(2)东北三省气候特点是 ________ ,在此条件下发育了肥沃的土族,被称为“ ________ ”,农作物的熟制是 ________ ,是我国 ________ 程度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三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 ________ .其依靠丰富的资源,发展成为我国________ 基地.
(4)我国重要的造船工业中心A城市是________ .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乙是我国的( )
【小题2】本区域被三山环绕,其中三山依次是( )
【小题3】图中甲所在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 )

【小题1】乙是我国的( )
A.渤海 | B.黄海 | C.东海 | D.南海 |
A.①长白山脉、②大兴安岭、③小兴安岭 | B.①长白山脉、②小兴安岭、③大兴安岭 |
C.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脉 | D.①大兴安岭、②长白山脉、③小兴安岭 |
A.松嫩平原 | B.三江平原 | C.辽河平原 | D.江汉平原 |
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小题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 )
【小题3】受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最大的河流是 ( )

【小题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
B.水土流失会使河流的含沙量剧增 |
C.水土流失会冲出新的土地 |
D.水土流失会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
C.沙尘暴的影响 | D.黄土本身疏松、干燥的特性 |
A.长江 | B.黄河 | C.珠江 | D.黑龙江 |
读图完成东北地区知识

(1)A是 (邻国),D是 海
(2)B是 平原(东北平原的一部分),是我国最大的甜菜产区.
(3)辽中南是我国最大的 工业基地,这里煤铁石油矿产资源丰富。
(4)辽中南南边的港口C是 。

(1)A是 (邻国),D是 海
(2)B是 平原(东北平原的一部分),是我国最大的甜菜产区.
(3)辽中南是我国最大的 工业基地,这里煤铁石油矿产资源丰富。
(4)辽中南南边的港口C是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图中A所代指的海域是
【小题3】【小题4】经过城市①②的铁路干线名称是
【小题5】【小题6】我国省级行政区中,直接濒临太平洋的是

【小题1】【小题2】图中A所代指的海域是
A.渤海 | B.黄海 | C.东海 | D.南海 |
A.沪杭线 | B.京广线 | C.京沪线 | D.京九线 |
A.台湾省 | B.海南省 | C.广东省 | D.福建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