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B.注入渤海
C.航运发达,被称为“黄金水道”D.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口
【小题2】图中铁路是
A.京沪铁路B.京九铁路C.京哈铁路D.京广铁路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1)数据分析 读表,黄河________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土层________(疏松或坚实),植被________,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2)实地考察 黄河下游素有“________”之称。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________(加快或减慢),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________。   
(3)实验探究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图,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________。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________。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纬度较高地区,冬季降雪禁锢在陆地上,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就会形成春汛。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松花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的时间变化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径流量变化,是松花江水量的()
A.日变化B.季节变化C.空间变化D.年际变化
【小题2】每年4月该水文站形成较为明显的春汛,影响此时水量大小的主导因素是()
A.冬季积雪量大小B.冬季雨水多少
C.上游地下水多少D.夏季气温高低
【小题3】松花江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读“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____地区(区域),该地区的__________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__________”之称,它由于地势高,形成了独特的__________气候。
(2)B为__________地区(区域),该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资源贫乏往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图中①是_________(河流)的源头,②是__________(河流)的源头,③是__________河,它是我国最长的__________(内、外)流河。
当前题号: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A.澜沧江B.雅鲁藏布江C.塔里木河D.额尔齐斯河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7分)
材料一:中国的“西部地区”主要指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等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的71.4%。这里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5%,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一些稀有的金属储量名列全国前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
材料二:“中部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商品粮大省,山西—煤炭大省;河南—人口、粮食大省;湖北—水电大省;湖南、江西—有色金属大省;安徽—淡水渔业大省等8省区,“东部地区”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11个省(市)。

(1)图中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著名水利枢纽A是 ,我国省级行政区域除去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列的之外还有三个,其中被誉为“东方之珠”的是______________(填简称)。(2分)
(2)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材料二,分析中部地区“中部崛起”的优势条件。(2分)
(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部地区可以为“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提供哪些支持?(1分)
(4)玲玲的父母从北京乘火车到西藏旅游,如果你是玲玲,在临行前你会从地理角度给父母哪些提示?(2分)(至少两条)
当前题号:6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河流众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小题2】甘肃西北的敦煌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主要与当地气候有关。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小题3】下列属于内流河的是
A.怒江B.塔里木河
C.雅鲁藏布江D.额尔齐斯河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和地图,运用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北京故宫始建于永乐年间,建筑所需木材部分来自川、湘、赣等地。所伐的巨木顺江而下,自西向东运到南京,再沿运河北上。部分石料来自太行山,那里盛产汉白玉。聪明的石匠在去北京的路上打了很多“井”,把井水泼到地面上,形成冰层,用“旱船载石”的方法把巨石运到北京。

(1)部分木材来自川、湘、赣,图中数码①、②代表四川省的是________;从气候和地形分析四川多林木的原因。____
(2)部分石料来自太行山,图中数码③、④代表太行山的是_____。太行山是______和______(地形区)的分界山脉。
(3)巨木“顺江而下”的“江”指的是_______。这条河流不光能漂流木材,还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请从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三方面说明原因。________
(4)“沿运河北上”的“运河”是指_________。
(5)据材料所知,“旱船载石”的方法应该在什么季节使用,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