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18年高考物理一模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9924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6

1.单选题(共5题)

1.
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所示。已知小球ab的质量之比为,细杆长度是球面半径的倍。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
A.45B.30C.22.5D.15
2.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开辟了能源利用的新时代
B.牛顿利用扭秤实验,首先测出引力常量,为人类实现飞天梦想奠定了基础
C.安培首先提出了“场”的概念,使人们认识了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D.伽利略利用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
如图所示,一物块以初速度从图中所示位置开始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同时物块受到一水平向左的恒力作用,在运动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体从点向右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所用的时间与从右侧最大位移处再回到点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4B.1:3C.1:2D.2:3
4.
如图所示,ABC为在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半圆环,AC连线水平,AB为固定在AB两点间的直的金属棒,在直棒上和半圆环的BC部分分别套着两个相同的小圆环MN,现让半圆环绕对称轴以角速度ω做匀速转动,半圆环的半径为R,小圆环的质量均为m,金属棒和半圆环均光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圆环可视为质点,则MN两圆环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
A.B.  
C. D. 
5.
如图所示,甲是不带电的绝缘物块,乙是带正电,甲乙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绝缘水平地板上,地板上方空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加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发现甲、乙无相对滑动一起向左加速运动.在加速运动阶段(  )
A.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变的
B.甲、乙两物块可能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C.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D.甲、乙两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选择题(共2题)

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所在省(区)是(  )
7.“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所在省(区)是(  )

3.多选题(共4题)

8.
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9.
如图所示,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为G,其中b的下半部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则应有(  )
A.a、b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G
B.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以后逐渐减小为0
C.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
D.a、b间的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
10.
2017年6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按预定计划,“中星9A”应该首先被送入近地点约为200公里,远地点约为3.6万公里的转移轨道Ⅱ(椭圆),然后通过远地点变轨,最终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Ⅲ(圆形).但是由于火箭故障,卫星实际入轨后初始轨道Ⅰ远地点只有1.6万公里.科技人员没有放弃,通过精心操作,利用卫星自带燃料在近地点点火,尽量抬高远地点的高度,经过10次轨道调整,终于在7月5日成功于预定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从轨道Ⅰ的P点进入轨道Ⅱ后机械能增加
B.卫星在轨道Ⅲ经过Q点时和轨道Ⅱ经过Q点时的速度相同
C.“中星9A”发射失利原因可能是发射速度没有达到7.9km/s
D.卫星在轨道Ⅱ由P点向Q点运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11.
如图所示,在Ⅰ、Ⅱ两个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分别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向里,边界的夹角,边界与边界平行,Ⅱ区域宽度为,长度无限大.质量为、电荷量为的粒子可在边界上的不同点射入.入射速度垂直于且垂直于磁场,若入射速度大小为,不计粒子重力,Ⅰ区磁场右边界距点无限远,则(  )
A.粒子距处射入,不会进入Ⅱ区
B.粒子距处射入,在磁场区域内运动的时间为
C.粒子在磁场区域内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D.从边界出射粒子的区域长为

4.解答题(共2题)

12.
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竖直放置,其宽度L=1m,一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导轨的上端M与P之间连接一阻值为R=0.40Ω的电阻,质量为m=0.01kg、电阻为r=0.30Ω的金属棒ab紧贴在导轨上.现使金属棒ab由静止开始下滑,下滑过程中ab始终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其下滑距离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象中的OA段为曲线,AB段为直线,导轨电阻不计, g取10m/s2(忽略ab棒运动过程中对原磁场的影响).
(1)判断金属棒两端ab的电势高低;
(2)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在金属棒ab从开始运动的1.5s内,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13.
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平台上固定有光滑的半圆轨道,轨道半径R=0.6m,平台上静止放置着两个滑块AB,mA=0.1kg,mB=0.2kg,两滑块间夹有少量炸药,平台右侧有一带挡板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车质量为M=0.3kg,车面与平台的台面等高,小车的上表面的右侧固定一根轻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在Q点,小车的上表面左端点PQ点之间是粗糙的,PQ间距离为L滑块B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Q点右侧表面是光滑的。点燃炸药后,AB分离瞬间A滑块获得向左的速度vA=6m/s,而滑块B则冲向小车。两滑块都可以看作质点,炸药的质量忽略不计,爆炸的时间极短,爆炸后两个物块的速度方向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g=10m/s2。求:

(1)滑块A在半圆轨道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
(2)若L=0.8m,滑块B滑上小车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3)要使滑块B既能挤压弹簧,又最终没有滑离小车,则小车上PQ之间的距离L应在什么范围内

5.实验题(共1题)

14.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