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9173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9

1.单选题(共4题)

1.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2.
以下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几个重大发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B.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安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D.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
如图所示,一个长直轻杆两端分别固定小球AB,两球质量均为m,两球半径忽略不计,杆的长度为L.先将杆竖直靠放在竖直墙上,轻轻拨动小球B,使小球B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右滑动,当小球A沿墙下滑距离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一切摩擦) 
A.杆对小球A做功为
B.小球AB的速度都为
C.小球AB的速度分别为
D.杆与小球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了
4.
将三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微粒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由P点射入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间,已知上板带正电,下板接地.三个微粒分别落在图中ABC 三点,不计其重力作用,则
A.三个微粒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相等
B.三个微粒的带电量相同
C.三个微粒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系是FA>FB>FC
D.三个微粒到达下板时的动能关系是EkC>EkB>EkA

2.多选题(共5题)

5.
如图所示,P为近地面的点,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A.该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7.9km/s、小于11.2km/s
B.卫星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 km/s
C.在轨道Ⅰ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
D.卫星在Q点通过减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振幅无关
B.在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表达式F=-kx中,F为振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
D.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同种条件下用紫光做实验比红光做实验得到的条纹更宽
E.在单缝衍射现象中要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狭缝宽度必须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多
7.
如图所示为两平行金属极板PQ,在PQ两极板上加直流电压U0,极板Q的右侧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匀强磁场区域abcd,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P极板上中心O处有一粒子源,可发射出初速度为零、比荷为k的带电粒子,Q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可使粒子射出后垂直磁场方向从a点沿对角线ac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区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带电粒子恰好从d点射出,则满足U0kB2L2
B.如果带电粒子恰好从b点射出,则粒子源发射的粒子可能带负电
C.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速度为
D.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为
8.
如图甲所示电路,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如图乙所示,副线圈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C为耐压值为22 V的电容器,所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副线圈两端电压的变化频率为50 Hz
B.电流表的示数表示的是电流的瞬时值
C.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时,可保证电容器C不被击穿
D.滑动片P向下移时,电流表A1和A2示数均增大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B.气体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C.空气能热水器是利用空气中的能量将水温升高,使水的温度高于空气的温度,这证明了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D.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E.布朗运动既可以发生在液体中也可以发生在气体中

3.解答题(共3题)

10.
如图,小球AB紧靠一起中间压紧一轻质弹簧并锁定(弹簧与小球不相连),静止于光滑平台上,mA=0.3kg,mB=0.5kg,解锁弹簧后两小球突然分离,A分离后向左运动恰好通过半径R=0.5m的光滑半圆轨道的最高点, B球分离后从平台上水平抛出,已知平台的高度h=0.8 m,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AB两球刚分离时A的速度大小;
(2)压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和B球落地的水平位移。
11.
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导轨上端并联接有一电容为C的平行板电容器和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其它电阻。让金属棒在不同情况下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

(1)当断开S1闭合S2时,金属棒由静止开始下滑位移x后开始匀速,求匀速的速度大小和这过程电阻生的热量;
(2)当断开S2闭合S1时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12.
如图,一根粗细均匀内壁光滑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下端密封,上端封闭但留有一抽气孔。管内下部被活塞封闭住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抽气孔打开与大气相连,大气压为P0,活塞下方气体温度为T,体积为V,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3V,活塞因重力而产生的压强为0.5P0.

①若把活塞上方气体抽真空后封闭气孔,活塞下方气体温度达到多少T时活塞刚好碰到玻璃管顶部?
②若把活塞上方的气体抽出一部分后,活塞刚好静止在玻璃管中间,求抽出的气体质量占活塞上方气体原来质量的百分比。(设抽气过程温度不变)

4.实验题(共2题)

13.
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甲所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相邻两个点的时间T=0.02s.
(1)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ABC各点的距离s1=9.51cm,s2=12.42cm,s3=15.70cm.则B点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用重锤在A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在计算中发现从AB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总是稍微大于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以上纸带中B点模糊不清如图乙所示,请用TS1S3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
14.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用以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实验器材为:待测两节干电池组,电流表(量程0. 6A,内阻小于1Ω),电阻箱(0~99. 99Ω),滑动变阻器(0~10Ω)、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单掷开关各一个及导线若干。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较小,电流表的内阻不能忽略。

(1)该同学按图甲连线先闭合开关K断开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P使电流表读数达到0.6A;再把开关S接到C 点,调节电阻箱R使电流表读数为0.4A,此时电阻箱读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Ω,则可测出电流表内阻为_______ Ω,此测量值跟电流表真实值比较________(偏大、偏小、相等)。

(2)该同学断开开关K,把开关S接到D点,由大到小调节电阻箱读数并记录对应电流表读数。
(3)图丙是由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的图像,由此求出待测干电池里的电动势E=_____V,内阻r=________ 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