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南京师大二附中九年级网络阅卷适应性三模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916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8/31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咀/细慢咽   法/风破浪   陋/流水
B.压/无虚发   候/ 机而动  恫/杀鸡
C.狭 于言表  灭/ 陌交通  学/低声
D.罢/相形见   花/为国躯   媚/害忠良
2.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救人反被讹事件的屡次发生让许多人碰到类似的事选择了袖手旁观,其实世上还是好人多,只是恶被媒体放大了。
B.春风到处,冰雪融化,青草萌发,动物伸着懒腰结束了冬眠,真是妙手回春啊!
C.“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D.复习中,过度地向学生提要求、施压力,无异于揠苗助长
3.
下面各项括号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我们   大家    各    这里   什么 (几个词语都是代词)
B.《愚公移山》《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曹刿论战》(几篇文章的标题都是主谓短语)
C.文章回忆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句子主干是:文章回忆教诲)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个假设复句)
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黄山书社1986年版)
B.校园装修引发的环保热议,难道仅仅只是一场公关危机?
C.江苏教育厅厅长沈健针对“高考减招”的问题发表讲话,回应了大众关切。
D.“到北极做科学考察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小周说,“再过几天我们就出发。”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小说不仅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还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人们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C.《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所作,该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文章批判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唯利是图、自私虚伪的人。
D.《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文章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2.句子默写(共1题)

6.
古诗文默写。
①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__________________ ,疑义相与析。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世事洞明皆学问,
⑥很多诗歌都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杜甫《望岳》中的“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李白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以扬帆破浪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3.诗歌鉴赏(共1题)

7.
诗词阅读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1】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
【小题2】赏析经典名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粒盐,一座城 丁云

两千五百年前,沿着扬州城,一路向东,一直走向茫茫的东海,阳光照彻,云雾弥漫。沙滩上,赤膊的盐民担柴、烧火、晒盐、收盐,一颗颗汗珠滑落在煮沸的海水里,冒出一阵白气,一筐筐雪白的盐在阳光下泛着银色的光芒。
扬州先民高大的背影牵着马匹,慢慢从远处走来,他的一只手还攥着刚铸就的钱币,因为太紧,已经渗出了汗水。他伸出手指,拈出几粒盐巴,放进口中,浓烈的咸味从舌尖到舌根,他闭上眼睛,让这股咸冲撞进喉咙,最后一直冲进身体里,从每个毛孔中渗透出晶莹发亮的汗珠。
盐是咸的,汗也是咸的。马匹驮着盐巴,随他回到扬州城。从此,这座城和盐结下不解之缘。

两千年前的风沙,吹不落乌孙王帐中的灯花。千山万水之外,不见杏花春雨;不闻蝉鸣蛙响。和亲公主扬州姑娘刘细君怀抱琵琶,琴音呜咽。A月华盈窗,东南遥望,黄鹄飞过,秋风萧瑟,大漠茫茫。一滴泪不知不觉滑落腮颊,滴落在琴弦之上。
万千铠甲敌不过三尺绕指柔,细君的泪眼朦胧处,大汉边境,硝烟不再;军营帐中,狼烟不起。柔弱如湖边的垂柳,却也能笑对塞外的冷风凄雨,指点江山,也能一马平川,牵制匈奴,传播中原文明。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B大雁南归,牧草青青,骏马奔驰,牛羊成群。春风过处,第一位和亲公主的故事随着马蹄声声在大漠上奔走,流传。
盐是咸的,泪也是咸的。一滴泪轻轻地落下,却震动了整个江山。

三百七十年前的除夕,大雪落了一夜,犹如铺了一层盐花。
史可法督师的最后一次大醉,下酒的除了盐和酱油,还有危如累卵的江山,飘摇不定的朝廷,更有那不甘亡国的一腔热血。
醉里挑灯看剑,春风十里扬州路,夹岸垂柳水映红;安居乐业的扬州,鱼米之乡的扬州啊!
铁守扬州城的三日,以一当十,以少拒多,扬州城成了外蛮入侵江南的一颗虎牙,硌得生疼。朗朗乾坤,铮铮铁骨,三尺男儿硬是用一腔热血,写成留存青史的传奇。
殷殷故臣意,拳拳报国心。C黄昏起,一滴鲜血溅红岭上的梅花,洇湿飘摇的江山,浓缩成一枚朱砂,刻在历史的版图之上。
盐是咸的,血也是咸的。残阳如血,照着血流成河的扬州城,照着血红血红的运河水,东流至大海。多年以后,这满腔热血是不是也化作了一粒粒盐沙?
…… ……
无盐不精神。或许,扬州曾经度过一段无盐或少盐的时光。但是,扬州从来就没有缺过盐。D这晶莹透彻的晶体已经和扬州人融为一体,成为扬州人的骨骼、血液和精气神
一粒盐改变了一座城。一座城因为一粒盐,成为一个神话。
【小题1】本文围绕“盐”与“城”,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表。
时间
2500年前
2000年前
370年前
事件

‚
ƒ
 
【小题2】(小题2)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A.B两处画线句的作用。
【小题3】文章画线句C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小题4】请结合D处画线句“这晶莹透彻的晶体已经和扬州人融为一体,成为扬州人的骨骼、血液和精气神”,谈谈你读了此文对扬州城有什么新的认识。(50字以上)

5.作文(共1题)

9.
作文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一般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其实,过去也包括现在不少地方采取的是五四制,也就是说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假如你已临近中考,突然被告知初中还有一学年,你会怎样度过?你的同学、家长又会有如何的反应呢?
请以“假如还有初四”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