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粒盐,一座城 丁云
一
两千五百年前,沿着扬州城,一路向东,一直走向茫茫的东海,阳光照彻,云雾弥漫。沙滩上,赤膊的盐民担柴、烧火、晒盐、收盐,一颗颗汗珠滑落在煮沸的海水里,冒出一阵白气,一筐筐雪白的盐在阳光下泛着银色的光芒。
扬州先民高大的背影牵着马匹,慢慢从远处走来,他的一只手还攥着刚铸就的钱币,因为太紧,已经渗出了汗水。他伸出手指,拈出几粒盐巴,放进口中,浓烈的咸味从舌尖到舌根,他闭上眼睛,让这股咸冲撞进喉咙,最后一直冲进身体里,从每个毛孔中渗透出晶莹发亮的汗珠。
盐是咸的,汗也是咸的。马匹驮着盐巴,随他回到扬州城。从此,这座城和盐结下不解之缘。
二
两千年前的风沙,吹不落乌孙王帐中的灯花。千山万水之外,不见杏花春雨;不闻蝉鸣蛙响。和亲公主扬州姑娘刘细君怀抱琵琶,琴音呜咽。A
月华盈窗,东南遥望,黄鹄飞过,秋风萧瑟,大漠茫茫。一滴泪不知不觉滑落腮颊,滴落在琴弦之上。
万千铠甲敌不过三尺绕指柔,细君的泪眼朦胧处,大汉边境,硝烟不再;军营帐中,狼烟不起。柔弱如湖边的垂柳,却也能笑对塞外的冷风凄雨,指点江山,也能一马平川,牵制匈奴,传播中原文明。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B
大雁南归,牧草青青,骏马奔驰,牛羊成群。春风过处,第一位和亲公主的故事随着马蹄声声在大漠上奔走,流传。
盐是咸的,泪也是咸的。一滴泪轻轻地落下,却震动了整个江山。
三
三百七十年前的除夕,大雪落了一夜,犹如铺了一层盐花。
史可法督师的最后一次大醉,下酒的除了盐和酱油,还有危如累卵的江山,飘摇不定的朝廷,更有那不甘亡国的一腔热血。
醉里挑灯看剑,春风十里扬州路,夹岸垂柳水映红;安居乐业的扬州,鱼米之乡的扬州啊!
铁守扬州城的三日,以一当十,以少拒多,扬州城成了外蛮入侵江南的一颗虎牙,硌得生疼。朗朗乾坤,铮铮铁骨,三尺男儿硬是用一腔热血,写成留存青史的传奇。
殷殷故臣意,拳拳报国心。C
黄昏起,一滴鲜血溅红岭上的梅花,洇湿飘摇的江山,浓缩成一枚朱砂,刻在历史的版图之上。盐是咸的,血也是咸的。残阳如血,照着血流成河的扬州城,照着血红血红的运河水,东流至大海。多年以后,这满腔热血是不是也化作了一粒粒盐沙?
…… ……
无盐不精神。或许,扬州曾经度过一段无盐或少盐的时光。但是,扬州从来就没有缺过盐。D
这晶莹透彻的晶体已经和扬州人融为一体,成为扬州人的骨骼、血液和精气神。
一粒盐改变了一座城。一座城因为一粒盐,成为一个神话。
【小题1】本文围绕“盐”与“城”,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表。
【小题2】(小题2)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A.B两处画线句的作用。
【小题3】文章画线句C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小题4】请结合D处画线句“这晶莹透彻的晶体已经和扬州人融为一体,成为扬州人的骨骼、血液和精气神”,谈谈你读了此文对扬州城有什么新的认识。(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