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 2019 届九年级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88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30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即事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由近及远描写绿草如茵,天气晴好,山花烂漫,温暖和煦,表现出旖旎山色。
B.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且运用数词,使画面清晰可辨,构织了一幅和谐匀称的画面。
C.颈联运用对偶,以“鸡鸣”、“犬吠”写乡村荒野之幽静,侧面写出村民的悠闲恬适,意象鲜明,意境清幽。
D.从诗题“即事”看,全诗直书所见,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表现诗人此时百无聊赖的心情。
【小题2】试谈谈诗歌结尾两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 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 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 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 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⑤戚党: 亲威和乡邻。⑥吟哦 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怒不听,屏息/不效,治臣之罪(《出师表》)
B.铨每病,母即抱铨一室中/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府君苟有/及鲁肃寻阳(《孙权劝学》)
D.听而后/河曲智叟笑而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B.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C.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D.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记叙了母亲平凡而辛勤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B.文中所写母亲对父母孝,以及相夫教子等内容,虽然都属于传统道德的范围,但仍有现实意义。
C.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怜爱以及对孩子要求的严格。
D.母亲不但教作者唐宋人诗,还教作者诵读《礼记》《周易》《毛诗》等四书五经内容,让作者广泛博览,获益匪浅。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擦鞋的女人

①老街的街口总站着一个擦鞋的女人,在她的身旁,有两把半新不旧的藤椅,抹得干净泛光,一尘不染。

②小城的早晨,是勤劳而又新鲜的,擦鞋的女人也是这样。她一脸微笑地立在晨曦里,大方地和来来往往的行人打招呼。她不像其他擦鞋的人不厌其烦地问擦鞋吗?她问:去上班?去买菜?去送小孩?……很得体,很亲切。

③我早上上班,她见着我,笑着问:上班去?有时,她还提醒我:抓紧点,要迟到了。我一看时间果然很紧,便加快了步伐。走了几步,回头看时,她也看着我,一脸的友好,满是真诚的笑意。

④后来,每回经过她的摊前,我就放慢脚步。她看到我,就笑,然后定定地看着我脚上的鞋。我会意,坐在她的椅子上。她笑着说,早啊!我说,你比我还早呢!她就笑着说,老辈人说的——人勤春来早!

⑤然后,她埋下头来认真擦鞋,再无言语。她先用鞋刷轻轻地刷去尘土,不急于上鞋油,而是用小喷壶对准皮鞋面喷潮,再用另一鞋刷蘸点鞋油,在潮的地方打着圈把鞋油涂均匀,然后从鞋尖部位开始擦,一点一点地往后。擦完一只再擦另外一只。两只鞋擦完后,她又重新擦一遍,和上次打圈擦不一样,这次是直线来回擦。最后换软棉布擦,棉布缠在右手上,四指并拢用力向外撑,飞速地来回……

⑥她擦的鞋一尘不染,油光锃亮。尤其,她把鞋带也都解下来,揉在手心,用洗衣液浸了,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她手执鞋带一端,抻开,在空中甩得啪啪作响。只几下,鞋带就甩干了,洁净似新。

⑦接下来,她帮我系鞋带,执带似丝,穿孔如飞,左手内扣,右手外扣,绕一圈,左手抓右绳,右手抓左绳,绞花一般。最后,用力一扯,成了:好一个大方美观的蝴蝶结!

⑧看,很好,美丽在我的鞋上,幸福在她的脸上。

⑨这时,她抬起头来,再用手抹抹我的鞋面,无一丝灰尘,又轻轻地向鞋面上吹一下,再抹一下,舒口气,她轻轻地抚一下自己额头上的秀发,站了起来。晨曦中的她,朴素得体,健壮生动,让人感觉到一份真实的美丽。

⑩后来,听她聊起她的家乡、孩子和她的工作。她说在这儿擦鞋已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擦鞋挣钱、养家糊口,供儿子上完了大学,直到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儿子现在在广州创业办了个小厂,红火着呢……

我说,擦了这么多年鞋,你现在也该回去享享清福了。她说,儿子好几次都要她去带孙子,说一家人在一起比啥都好。我说,那当然,去吧。她却没有接话,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是劳碌命,动惯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歇不下来……”
她没有说下去,我也没有再劝下去。她低下头,一丝不苟,双手在我的鞋面上飞舞着。
我每回见她捧着鞋的样子,就像捧着一个宝贝似的,全神贯注。有一天,我听得真切,她竟自言自语地说:“鞋啊,不是你穿着它走,是它带着你往前走呢!”
一个夏天,在老街的街口,我没见着她。我四下里张望,还是不见她的影子。那个早晨,无风,闷热,让人有些焦躁不安。接下来几天,仍然不见她出现,没有她的老街街口,仿佛少了一道风景。
后来,我听说这个擦鞋的女人终是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到儿子工作的城市带宝贝孙子去了。起先两三年,她整日忙忙碌碌,在儿子宽敞明亮的家里带小孩、做家务。每到节假日,一家人逛商场、游公园、下馆子,她却免不了眼睛滴溜溜地盯着过往行人的脚上看。后来孙子进了幼儿园,她闲着无事,竟背着椅子,操着家什上了街,在一条大街的街口摆起了擦鞋的摊子。不巧却被城管逮个正着,让儿子去领人。堂堂公司总经理的儿子颇感蒙羞,破天荒在老娘面前发了大火。
再后来,她又回到了老街,还是风霜雨雪里立在老街的街口,一脸笑,勤快,整洁,生动,阳光。
远远地见着我,她似见了亲人一般,说,好久好久了,人也蔫了,手也生了……她注视着我脚上的鞋,我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地也瞧了瞧自己邋遢的鞋,说,早该擦擦了!她把我的鞋捧在手上,又一丝不苟地擦起鞋来。擦好了,抬起了头,兴奋地对我说:“鞋不擦不亮,人不勤不精神!”
我频频点头称是。望着晨曦中的小县城,有几分美好、清丽和诗意……放眼打量,自己好久没有注视这近处的风景了。

(选自《读者文摘》2018年11月01日,有删改)

【小题1】本文写了“擦鞋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小题2】结合语境,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
这时,她抬起头来,再用手抹抹我的鞋面,无一丝灰尘,又轻轻地向鞋面上吹一下,再抹 一下,舒口气,她轻轻地抚一下自己额头上的秀发,站了起来。
【小题3】联系上下文,研读第段画线句子,分析擦鞋女人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和情感。
她却没有接话,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是劳碌命,动惯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歇不下来……”
【小题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5】结合全文,具体分析擦鞋女人的形象特征。

4.作文(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船儿对风儿说:“有你伴我同行,我才一帆风顺。”流水对河道说:“有你伴我同行,我才明确方向。”青春就像一场旅行,行走其间,一定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与你同行,伴你成长。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明确文体特征,以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为佳,字数不少于 700 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