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 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 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 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 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⑤戚党: 亲威和乡邻。⑥吟哦 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怒不听,则屏息/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
B.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C.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
D.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
A.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
B.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
C.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
D.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
A.本文记叙了母亲平凡而辛勤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
B.文中所写母亲对父母孝,以及相夫教子等内容,虽然都属于传统道德的范围,但仍有现实意义。 |
C.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怜爱以及对孩子要求的严格。 |
D.母亲不但教作者唐宋人诗,还教作者诵读《礼记》《周易》《毛诗》等四书五经内容,让作者广泛博览,获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