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81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8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李老师作画,看似漫不经心,可一会儿,一只奔腾的骏马就跃然纸上。
B.他苦心孤诣地设计出的、极具创意的建筑模型获得了本次创新大赛特等奖。
C.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
D.拍摄“脆皮安全帽视频”的窦师傅处在风口浪尖,或许连饭碗都保不住了。
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2019年北京世界园博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B.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D.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苏菲的世界》、《基地》、《创业史》等。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人民海军成立70年来,广大官兵以顽强的战斗精神chí chěng在祖国的万里海疆,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上级fù yǔ的各项任务。

3.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蝶:蝴蝶。
【小题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小题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①韩康伯数岁:韩康伯很小的时候。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捉:提。④且:暂且。⑤复裈(kū n):夹裤。裈,裤子。⑥下:下身。⑦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得襦 (__________)
作复裈(__________)
③母问其(__________)
④母甚之(__________)
【小题2】与例句中“为”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A.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D.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小题3】按照要求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⑴母 殷 夫 人 自 成 之 (主谓之间停顿) 
⑵令 康 伯 捉 熨 斗   (动宾之间停顿)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⑵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小题5】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自行车,人类的最佳发明》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清晨,成群结队的汽车在路上缓慢地前行,远远望去就像一群蠕动的蜗牛;排气管冒出的黑烟,污染了我们头顶上的这片天空;喇叭发出的噪音,刺痛了我们本已不堪重负的神经……以至于有学者说:汽车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②对曾经是自行车大国的中国来说,每个人似乎都有过骑自行车的经历,如今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拥堵和污染等问题,人们越发怀念起自行车来了。

③自行车又叫人力脚踏驱动两轮车,无噪声,无污染,自重轻,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维修方便,广泛用于交通代步、运载货物、体育锻炼和竞赛。自行车是代步工具中的最佳发明,民间研制百年,普及全球百年,几乎被汽车挤出现代化城市,如今又凭借其生态文明之魅力高调归来。

④相传最早的自行车出现在意大利画家笔下。1790年法国西夫拉克伯爵在狭窄的街道遇上堵车,被马车溅了一身泥水,他没生气,而是突发奇想:如果把马车从中间切成两半,会车时不就容易通过了吗?于是他给木马前后各装一个木车轮,骑着它脚踏地面前行,称之为“木马轮”。冯德赖斯男爵又在“木马轮”上加装车把,成为可控制方向的木质两轮车,并于1818年在英国申请了发明专利。1839年,苏格兰铁匠麦克米伦在此基础上制成了由曲柄连杆结构驱动后轮的铁制两轮自行车,骑上去,两脚离地,蹬踏曲柄前行。

⑤此后还有许多热心发明创造的聪明人不断完善自行车,法国人米肖给它装上能转动的脚踏板,爱尔兰兽医邓洛普加装充气橡胶轮胎,直到1888年,英国机械工程师斯塔利这位集大成者,才制作出“前叉把握方向、链条驱动后轮”的第一辆现代自行车,并且获得批量生产,迅速普及全球。

⑥两个车轮前后纵向配置,动力来自乘车人自身,自行车的这两个设计特点都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因为马车、汽车等各种车辆,两轮四轮或多轮,都是左右横向配置,车身较宽,占用道路的面积较大,而自行车又名单车,占用道路的宽度最小,羊肠小道也能通行。再者,马车靠畜力,汽车火车耗油耗煤耗电,人力车也靠车夫拉,骑自行车用的则是自身力气。体育锻炼、节省能源、保护环境,一举多得。

【小题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自行车的?
【小题2】简要说明文章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小题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⑥自然段。
7.
阅读孙君飞的《满》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小题1】阅读选文④~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小题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请分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中“镀亮”的表达效果。
⑵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中的句子“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小题3】本文第⑧段划线句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6.名著阅读(共1题)

8.
名著阅读。
⑴保尔·柯察金是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身上最能打动你的人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了题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篇小说。
⑵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两项是(_______)
A.《傅雷家书》中,傅雷用“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精密称量”的方式,启发儿子慎重对待创作这件事。
B.傅雷经常给儿子傅聪翻译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的资料,教导他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C.保尔在疾病缠身的时候,内心也曾绝望、动摇过,但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怯懦,以写作的方式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D.保尔将计划中的小说写好了一部分,把它寄给一些老同志征求意见,人家都给以好评,但手稿在寄回途中被邮局丢失了。
E.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伙夫,后来在托卡列夫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7.情景默写(共1题)

9.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白露未已。
③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
④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
⑤诗言志。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乐观的胸怀;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谚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

8.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诗句分类)班级准备开展一次赛诗会,搜集了以下诗句,请你挑出描写夏季的诗句。
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描写夏季的诗句(只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词牌竞猜)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三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选出其中以“如梦令”为词牌名的一项:_____________。
A.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B.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C.犹疑薰透帘栊,是东风。不分榴花更胜一春红。新雨过,绿连空,蝶飞慵。闲过绿阴深院小花浓。
⑶(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晓华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消息。请你完成后面两个任务。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5月15至17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吸引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①请你为晓华的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消息中“吸引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一句有主干搭配不当的毛病,请你结合提示将错误的具体类型和修改方法向晓华做一个解说。
[提示]主干搭配不当的情况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文(共1题)

1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是追赶,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有了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

请以“追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积极向上;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