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注:①通济渠:从洛阳引谷、洛二水到黄河,从板渚引黄河疏通故道,入淮河,到山阳。②邗沟:从山阳疏导春秋时期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入长江。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
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注:①通济渠:从洛阳引谷、洛二水到黄河,从板渚引黄河疏通故道,入淮河,到山阳。②邗沟:从山阳疏导春秋时期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入长江。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
2.选择题- (共10题)
3.
2019年I月,陕西刘家洼遗址对外发布的考古成果中,有刻“丙公”等字样的青铜器。 根据考古推知,刘家洼是春秋时期封国丙国的都邑。由此可以得知 ( )
A.墓主的身份是天子 |
B.苗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 |
C.“苗公”字体是甲骨文 |
D.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 |
10.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苏联在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 350 份美国人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 有一次,他们要招募 6000 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美国人竟达 10 万人。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正遭遇经济危机 | B.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
C.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 D.苏联与美国关系友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