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注:①通济渠:从洛阳引谷、洛二水到黄河,从板渚引黄河疏通故道,入淮河,到山阳。②邗沟:从山阳疏导春秋时期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入长江。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20-04-08 12:46: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1)依据材料一,你可以推论出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材料二:“就在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能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摘自余秋雨《文化苦旅》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哪一大型工程?
材料三:见如图《丝绸之路线路图》

(3)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精美的瓷器与丝绸一起传播了出去,为其开通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有何作用?
材料四:“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4)材料四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五:今年(2019年)上半年,遂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7.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9%,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

——摘自《遂宁新闻网》

(5)综合上述几则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请你为遂宁经济的发展提至少2条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