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伺候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1931年)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3月17日)
材料三:见下图

材料四: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
(1)两则材料中蒋介石对日军侵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2)据图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