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练习:第四单元评估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73044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5

1.非选择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结合所学知识,画出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2.
以艺术形式反映历史,离不开各类史料的查考。某班学生计划排演一出反映“贞观之治”的历史情景剧,请你参与。
(1)同学们设计了三幕情节,它们分别体现了“贞观之治”政策措施中的哪一内容?
①房玄龄足智多谋,杜如晦处事果断,唐太宗认为这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委以重用。________
②唐太宗想在洛阳修建宫殿。魏征上书:君王不能为了个人享乐而役使天下百姓。唐太宗接受,停止了工程。________
③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________
(2)同学们找到了下边的道具。从历史常识看,其中不可能出现在贞观年间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同学们在整理材料中发现,不同学者对唐太宗的评价不完全相同。这是什么原因?这也体现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什么方法?
3.
历史地图能帮助我们追寻到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踪迹。观察下列反映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朝代)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1、图2分别属于哪一历史时期?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图3、图4时期的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与西藏的关系的
(3)综合四幅示意图,概括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写出两点)
4.
文物是无言的历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文物代表着不同的朝代。请将文物图片下的序号填入下方“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中的相应空格内。多余空格不必作答)


(2)上述文物饱含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信息。请仿照示例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

示例:③司母戊鼎文物说明我国早在商朝就已经学会铸造青铜的技术,且技术精湛成熟。

法国学者谢和耐在其所著的《南宋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说,宋代中国的“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非常独特”,在“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3)你赞同法国学者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同时期西方世界的发展状况,说明你的理由。

2.综合题(共1题)

5.
   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兴废存亡者亦然。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2)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衰落与复兴的历史,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有人说,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综合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