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工具与改革)

(2)材料二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从材料二、材料三中找出体现其影响的语句。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的事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从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2)材料二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从材料二、材料三中找出体现其影响的语句。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正反史实各一例,印证“施仁政于民”的重要性。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中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正反史实各一例,印证“施仁政于民”的重要性。
2.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