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中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正反史实各一例,印证“施仁政于民”的重要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非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5 03:32: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同类题2
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以下历史背景和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A.百家争鸣——孔子
B.文景之治——汉武帝
C.民族大融合——宋太祖
D.开创大一统——唐太宗
同类题3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顺其白然,无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相关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思想与艺术
三家并立